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新生儿破伤风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17页(1135字)

【病因】 断脐时或脐部愈合以前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解放后由于大力推行新法接生,本病已显着减少。

【临床表现】 潜伏期5~7天,最短1天,最长28天,即可进入长短不一的前驱期,表现为烦躁多哭,睡眠不安,随即转入痉挛期,出现牙关紧闭,吸吮、吞咽均困难,舌也僵直,此时家长可察觉患儿吃奶不好,之后即有苦笑面容,轻者不刺激不抽搐,刺激时有一阵阵抽搐,严重者不论刺激与否,均有一阵阵抽搐,且伴有窒息。在频繁的抽搐以后,极易产生脑水肿及肺水肿,因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抽搐由2~3天至1周即达高峰,前驱期越短,病情越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消毒不严格的接生史及以后脐部护理的不正确等,均可作为诊断的参考。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及抽搐为本病诊断的依据。应注意与下列病相鉴别。

一、颅内出血:抽搐的同时常有脑性尖叫,以及其他颅内压增高及颅骨缝分裂等症状。

二、化脓性脑膜炎:有一般中毒症状,脑脊液有变化,无牙关紧闭及尖叫等。

【预防】 大力宣传新法接生,改进接生技术,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对习惯用沙土袋者,应将沙土淘洗干净,炒热晾凉后再用。接生时未消毒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750单位。

【治疗】

一、一般治疗:应注意安静、减少干扰,室内光线应减弱,抽搐严重时应禁食,静脉补充液体60~80毫升/公斤/天,10%葡萄糖3份,等渗盐水1份,抽搐减轻后,及早插胃管,鼻饲喂奶。

二、积极止痉:常用肌肉注射鲁米那钠5~8毫克/公斤、复方冬眠灵1毫克/公斤,也可用水化氯醛30~60毫克/公斤灌肠,3种药物可按每4~6小时交替使用1次,必要时也可用5%副醛0.2毫升/公斤/次,肌肉注射,对难控制的痉挛,可用戊烷巴比妥钠5毫克/公斤/次肌肉注射,或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10毫升稀释后慢慢静注。

三、破伤风抗毒素: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后,第一天用2~3万单位,第二、三天再各用1万单位,肌注或静脉点滴均可。

四、脐部护理:初入院时,在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半小时以后进行脐部护理,有感染者用3%双氧水或0.1%新洁尔灭涂抹,半小时再撒上其他消毒粉,松松包盖。

上一篇:流行性腮腺炎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