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葡萄灰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231页(2392字)

葡萄灰霉病引起花穗及果实腐烂。该病过去分布很广,是葡萄产前、产中、产后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河北、山东、四川、上海、湖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均有发生。有的地区,如上海,在春季是引起花穗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流行时感病品种花穗被害率达70%以上。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葡萄酿酒时如不慎混入灰霉病的病果,在发酵中由于病菌的分泌物,可造成红葡萄酒颜色改变,酒质变劣。长期贮藏中,该病的危害甚烈,是造成果穗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1.症状

(1)花穗及果穗。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位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灰色的霉层,细看时还可见到极微细的水珠,此为病原菌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晴天时腐烂的病穗逐渐失水萎缩、干枯脱落。

(2)新梢及叶片。产生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太明显轮纹,亦长出鼠灰色霉层。

(3)果实。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

2.病原

葡萄灰霉病菌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的一种真菌。病部鼠灰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菌丝体或菌核长出,密集成丛;孢子梗细长分枝,浅灰色,顶端细胞膨大呈圆形,上面生出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灰色。菌核为黑色不规则形,直径1~2mm,剖视之,外部为疏丝组织。有性世代为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de Bary)Whetzel。

3.侵染途径

灰霉病菌的菌核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都很强,尤其是菌核是病菌主要的越冬器官。灰葡萄孢菌是一种寄主范围很广的兼性寄生菌,多种水果、蔬菜及花卉都可发生灰霉病。因此,病害初侵染的来源除葡萄园内的病花穗、病果、病叶等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外,其他场所甚至空气中都可能有病菌孢子。菌核越冬后,次年春季温度回升,遇降雨和湿度大时即可萌动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花穗上,其孢子易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且很容易脱落,可靠气流传播进行多次的再侵染。该菌具有较强的潜伏侵染能力,葡萄生长后期侵染的病原菌可潜伏到贮运和货架期致病危害。

4.发病条件

(1)气象。多雨潮湿和较凉的天气条件适宜灰霉病的发生。菌丝的发育以20~24℃最适宜,因此,春季葡萄花期,不太高的气温又遇上连阴雨天,空气潮湿,最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烂脱落;坐果后,果实逐渐膨大便很少发病。另一个易发病的阶段是果实成熟期,如天气潮湿也易造成烂果,这与果实糖分、水分增高、抗性降低有关。

(2)栽培。地势低洼,枝梢徒长郁闭,杂草丛生,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也较重。灰霉病菌是弱寄生菌,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机械伤、虫伤多的果园发病也较重。

果实受侵染后,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菌丝潜伏在体内不发展,亦不产生灰色霉层,它不但对果实无害,反而能降低果实酸度,增加糖分。用这种葡萄酿酒时,由于病菌的作用,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可提高葡萄酒的质量,成为一种名牌酒。因此,有人称葡萄灰霉病为“高贵病”。

(3)品种。葡萄不同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有一定差异。洋红蜜、红地球、秋黑、巨峰、新玫瑰、胜利、白玫瑰香等为高感品种;玫瑰香、葡萄园皇后、里查特、美人指、白香蕉等中度抗病;红加利亚、奈加拉、黑罕、黑大粒等高度抗病。

5.防治方法

(1)果园清洁。病残体上越冬的菌核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彻底清园和搞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春季发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细摘除和烧毁病花穗以减少再侵染病源。

(2)加强果园管理。控制速效氮肥的使用,防止枝梢徒长,抑制营养生长;对过旺的枝蔓进行适当修剪,或喷生长抑制素,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等,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3)药剂防治。花前喷1~2次药剂预防,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有一定效果。但灰霉病菌对多种化学药剂的抗性较其他真菌都强。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在葡萄上使用,每次666.6m2(1亩)用0.07~0.1kg喷雾,在开花结束时,幼穗期至收获前3~4周共喷3~4次,对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产中、产后防治措施。采前1~2d喷布CT果蔬液体保鲜剂100倍液或1000mg/kg的特克多,采后贮藏中应用CT2号保鲜剂等防腐处理,配合简易气调(O25%、CO23%~4%)贮藏技术,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