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氧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急诊影像诊断手册》第144页(708字)

脑缺氧是指各种原因造成血液氧含量下降而导致的脑组织损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原因可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呼吸功能减退、酒精中毒等,因引起脑缺氧的原因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相差很大。对脑缺氧最敏感的部位为脑白质,特别是分水岭区、脑室周围及基底节区等处,而脑皮质因血供丰富和侧枝完善而发生病变较晚,脑缺氧的基本病理改变与脑梗塞相仿,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原细胞肿胀,神经纤维髓鞘变性脱落,可发生局灶坏死,最后遗留脑软化灶及脑萎缩改变。

【CT与MRI诊断】

CT和MRI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常两侧对称,一般发病24小时左右即可见两侧分水岭区、脑室周围白质及基底节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缘模糊,脑皮质常无异常改变,增强后病灶常明显强化,脑皮质亦常同时强化,严重者发生广泛脑水肿及脑疝改变,CT上表现为大片低密度,因颅内压力明显升高,可压迫脑供血动脉致血流减少,甚至中断,发生“脑死亡”,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病情相对较轻者,发生变性坏死低密度灶少而范围小,甚至完全正常,但几周后多逐渐清楚,治疗后病变区遗留脑软化灶,脑组织萎缩。MRI检查所见病变形态与CT相仿,但变性或坏死病灶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上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亦与CT增强所见相仿。

【血管造影与DSA诊断】

因颅内高压,可发生脑血管痉挛性改变,严重者可发生脑供血中断的无血管显影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