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322页(1963字)
【别名】 焦油樟脑。
【理化性状】 萘(C10H8)为白色挥发性片状结晶,有强烈的煤焦油气味。溶于醚、甲醇、无水乙醇、苯、甲苯和三氯甲烷等,不溶于水;室温下能升华。分子量128.17,相对密度1.145(20/4℃),沸点217.69℃,熔点80.2℃,闪点80℃。
【危险情况】 (1)本品有毒,吸入浓蒸气或粉末会引起中毒;能刺激皮肤、眼和呼吸道。(2)受热放出易燃蒸气。蒸气或细粉状萘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9~5.9%。燃点527℃。空气中的容许浓度美国为10ppm(50mg/m3)。
【不相容性】 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用作有机元素(C、H)定量分析的标样,色谱分析标准物质;比色法分析时也可用作标准物,有机分析中作难溶性染料结晶的溶剂。用于温度计的校正。用作闪烁体,防蛀剂,以及合成酞酸、氨茴酸、羟基(萘酚)、氨基(萘胺)化合物和磺基化合物(用于制造各种染料)、甲萘酚、乙萘酚、邻苯二甲酸酐等的原料或化学中间体。还用于制造氢化萘、合成树脂、灯黑、无烟火药及赛璐珞。
全世界大约有1亿人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他们如暴露于萘中则较易患溶血性贫血。目前已鉴定了80种以上这种酶变异体。这种酶缺乏的发病率在美国和欧洲白种人中为0.1%,而在美国黑人中高达20%,在某些犹太族中超过50%。
新生婴儿对萘的溶血作用有同样的敏感性,即使G6PD不缺乏。
【侵入途径】 蒸气或粉尘吸入,皮肤吸收,摄入,与皮肤和眼接触。
【侵害部位】 眼,血液,肝,肾,皮肤,红血细胞,中枢神经系统。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萘是一种主要的刺激物,皮肤反复接触后能引起红斑和皮炎。它也是一种变应原,对过敏者能引起皮炎。眼与粉尘直接接触,能引起刺激作用,特别是能损害眼角膜。
吸入高浓度萘蒸气或萘粉末或摄入萘时,能引起血管内溶血及其不良后果。初期症状有眼刺激、头痛、精神混乱、兴奋、不舒服、出汗过多、恶心、呕吐、腹痛及膀胱刺激。有时能引起肺的病理改变,还会损害肾脏,但没有致癌性。有时还可能出现进行性黄疸、血尿、血红蛋白尿、肾小管阻塞和急性肾衰竭,并伴有严重贫血。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人对萘引起溶血反应较敏感。
【急救】 此化学品如进入眼中,或熔融萘接触皮肤,立即用水冲洗,溶液接触后,也应迅速冲洗;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对症处理;如被吞服,催吐,洗胃,给予医学注视。如出现溶血性病变时,应急送医院救治。
【防护措施】 生产设备和容器应密闭,防止蒸气、粉末外逸,操作现场强制通风。操作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工作者如皮肤受到污染,应迅速冲洗。工作服如可能受污染,应每天更换。可渗透的工作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迅速脱去。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时,注意眼、皮肤、血液、肝和肾功能的检查。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低者,危险性增大。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用活性炭吸附,CS2处理,气相色谱法分析。
在水中的测定:先用二氯甲烷提取,继之以荧光或紫外线检测的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或气相色谱法分析;或气相-质谱联用法分析。
【贮存】 用玻璃瓶、铁皮罐、粗麻布袋、纸袋或木箱盛装,防止机械性损坏。存放在阴凉、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受热。与氧化剂隔开。
【运输要求】 二级易燃固体。危规号:72007。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有“易燃固体”标记。
【灭火措施】 发生火灾时用水、干粉灭火剂、CO2或泡沫灭火。泡沫或雾状水直接喷射于熔融的萘可形成大量的雾气。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