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葡萄酒工业手册》第49页(4168字)
葡萄植株的生命活动是长期受到环境条件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了解环境条件与葡萄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可为制订科学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消除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因素,达到高效、高产、优质与树体强壮的目的。一般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温度、水分、光照等)和土壤条件(土壤结构、性质、地势等)两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一般认为气候因素对葡萄与葡萄酒的类型具有主导的作用,所以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进行葡萄品种,葡萄酒种的区域化对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温度
葡萄植株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地通过各个发育阶段,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植物在适宜的综合外界条件下引起植株萌芽的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葡萄的生物学零度为10℃。全年昼夜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称为“该地区的全值有效积温”。当葡萄从萌芽到浆果生理成熟期止,其昼夜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即为该品种所需的有效积温。我国不同地区的有效积温差异较大(表1-2-3),另外,不同成熟期的葡萄,其所要求的有效积温也有所不同(表1-2-4);用于酿造各种葡萄酒、制干或鲜食用的葡萄,为了获得高产、优质,它们对有效积温也有不同的要求(表1-2-5)。
表1-2-3 我国不同区域的温度
表1-2-4 不同成熟期的葡萄所要求的有效积温
表1-2-5 不同用途的葡萄所要求的有效积温
因此各地在发展葡萄生产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有效积温,然后再选择适宜成熟期或不同用途的葡萄品种。例如我国沈阳以北地区(属于东北地区),其年有效积温仅在2000~3000℃,故该地只适宜选择极早熟,早熟品种。若要栽培香槟酒原料则必须选择南坡、东南坡或是有增温条件的小区栽培,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晚或极晚熟品种在正常条件很难栽培。
葡萄植株在年周期发育过程中,由于气温的变化而对植株有不同的影响。当春季气温达到6~12℃时,树液开始流动,芽和根开始活动;10℃时芽即萌发,抽生幼梢;随着气温的上升幼梢迅速生长而且抽出花序,接着进行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当气温逐渐下降,植株各部分组织的活动也随之逐渐减慢;而后进入休眠阶段,若气温下降迅速或提早来到,则叶片、未成熟的枝条往往被冻坏甚至死亡。在正常情况下,植株进入休眠期后,一般一年生成熟枝、芽眼能耐-15℃,老蔓可达-20℃,山葡萄则可达-40℃,但根系一般只能耐-5℃左右的低温,山葡萄的根也只能耐-9℃。因此栽培区的气温低于-15℃,土温低于-5℃即应设法进行埋土防寒。
葡萄植株在各个不同物候期,它所需要的温度有所不同,如何克服其不良,受害的温度,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不同温度在各物候期对植株各器官的影响见表1-2-6。
表1-2-6 欧亚种葡萄植株不同物候期对温度的反映(℃)
(二)水分
葡萄虽然是抗旱能力较强的果树,但为了保证树体健壮、高产、优质就必须要有其适量的水分。一般认为年降水量在400~1200mm地区即可栽培(最适区为600~800mm),但一年中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春季降水量虽小,但冬季积雪多或降雨量较大,则有利其萌芽、幼梢生长和花芽再分化等;反之冬季降水量少,而春季阴雨连绵(虽然冬、春降水量相似),则对植株生长发育是十分不利的。又如浆果生长期(特别是成熟期)降水量适宜或降水量虽少、但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则可获得良好的产量与品质;反之不仅品质低而且病虫也易成灾而影响产量。因此根据当地的降水量与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极为重要。一般认为用于香槟酒和普通葡萄酒原料的葡萄年降水在400~1200mm;酿制餐后葡萄酒的葡萄则为300~600mm,而且秋季降水量宜少;鲜食葡萄为200~700mm,8、9、10月降水宜少;制干葡萄为200~500mm,成熟期不降水为宜。此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新梢即停止生长,一般保持60~80%为宜,成熟期间则以30~40%为宜。土壤湿度,在生长季节应保持土壤含水量40~60%为宜,因此干旱地区或季节应进行灌溉,但在多雨地区或涝洼地则应适时排水,以利植株生长发育。
总之,温度和水分对浆果品质产量与成分等均有很大影响,它对确定产品的用途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前苏联绥梁尼诺夫提出,水热系数的理论即(K为水热系数,P为该时期的降水量,∑t为同一时期的10℃以上的全值温度总和)。经达维塔雅(ф.ф.ДaBTaч)广泛的研究,认为新梢生长旺盛期K<0.5时营养生长停止,必需灌溉;收获前一个月K值<1.5的地区是世界上葡萄酒名产区;若K值<2.5时只能生产中等以下的酒。按照上述理论,测算我国重要葡萄产区葡萄成熟期的K值如表1-2-7。
表1-2-7 我国重要葡萄产区葡萄成熟期K值比较表
从上述材料证明:新疆吐鲁番等地区的K值<0.5,是品质高的干旱地区,需要进行灌溉;而北京、昌黎、烟台等地K值<1.5是栽培中、晚熟酿酒葡萄的适宜栽培区;而温州、福州、广州的K值较高,均不利于生产优质葡萄。当具体到某个小区种植葡萄时,由于地势、地形、土壤及其他气象要素等的差异,其K值也不相同。因此除对大区气候指标进行测定外,对小区的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才能更确切地作出该地正确的生态学评价。
(三)光
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反应较敏感。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旺,叶片厚而绿,光合效能高,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多,花芽分化好、产量高、品质优。但不同种群、品种对光的要求有所差异,一般欧亚种群比北美种群要求更高的光照条件,另外不同物候期,植株各器官对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开花期遇阴天、低温或花序处于阴暗条件下,则落花严重,甚至不能受精、结实,枝、叶纤细而发黄。浆果成熟期光照不足时,浆果不仅酸高、糖低,品质次,而且易感病,风味不良,无法成为酿酒和其他加工品的好原料,故该期光照好、坏对浆果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的光照条件基本上能满足葡萄的需要,但不同地区因日照时数的多寡对葡萄浆果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如我国主要葡萄产区8、9月间日照时数(表1-2-8)以吐鲁番为最多,故其品质也佳,其次为昌黎、北京、烟台等地,徐州、成都最差。
表1-2-8 我国主要葡萄产区8、9月间的日照时数
为了提高光照效能除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外,还可借助其他措施,如选择山坡、丘陵、坡向与株、行距、行向,采取土壤改善、覆盖等措施来改善其光照条件,以满足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土壤条件
土壤是葡萄根系生长发育的地方,也是提供植株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养分等的重要场所。葡萄的根系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除了严重的盐渍化、沼泽化的土壤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但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对其生长、结实、浆果品质及其加工后的质量均有不同的影响,有时差异甚为显着,因此正确选择和改良土壤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我国近30年来在黄河故道的民权县、砀山县、肖县、曹县、单县等故道沙滩建立了大片的葡萄园,又如山东省沿海的烟台市、龙口市、蓬莱等地在海滩沙地也建立大葡萄园,另外在不少地方利用山坡、丘陵薄地、盐碱、荒地,经过人工改良不仅建立了成片的葡萄生产基地,而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往往决定该地区的葡萄产量、产品类型和酿酒的方向,而土壤条件则是决定葡萄浆果及其加工品的某些特殊风味、品质等的重要因素。因此,用同一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所产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品质往往有一定的差异。通常认为葡萄最适宜粗砂壤土和砾质壤土,pH值在5~7之间。沙地葡萄较其他土壤园片的葡萄早熟5~10天,具有色浓、味淡、粒小、皮厚的特点。当土壤中含有适量有机质时,其品质较好,色艳、糖高,酸度适中,涩淡耐运贮。若腐殖质含量太高时,植株生长过旺,浆果品质较差,酒味清淡,无香味,易浑浊。当土壤碱性大时,往往酒的后味也带盐碱味。在发育不完全的石灰岩或心土含有灰化土的条件下,可获得优质的“小白玫瑰”佐餐葡萄酒,而含有充足石灰质的碳酸盐和腐殖质碳酸盐时,则可获得最好的“黑品乐”葡萄酒。但“沙斯拉”则适宜沙质壤土。不同土壤性质对葡萄酒具有不同的影响已为事实所验证。酿造不同类型的优质葡萄酒,它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表1-2-9)
表1-2-9 土壤性质与适宜酿造的葡萄的酒
土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因素,除它本身的结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成土母质等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到外界环境条件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只有将这些综合因子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效果。因此建园时慎重选择土壤,并进行适当的改良有其重要的意义。
三、其他
除上述主要条件外,还有风、雹、霜、雪等气候因素和海拔高度、坡向、坡度、水面、小地形等对葡萄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与产品等均有一定的影响,都应给予充分地注意,以便能生产出更满意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