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38页(1405字)
鼻疽(Malleins)是由鼻疽杆菌(Pseudomonas mallei)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又名马鼻疽。人也可感染发病,病变以在鼻腔、肺脏、皮肤及其它器官中形成特异性的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为特征。
(一)宰前检验
鼻疽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鼻疽和慢性鼻疽;据病变所在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而有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之分。
1.肺鼻疽
有干性而无力的咳嗽,呼吸困难,躯体消瘦,肺部听诊有啰音。
2.鼻腔鼻疽
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黄色脓性鼻液,有时带血液并有臭味。鼻腔黏膜潮红;黏膜上,尤其是鼻中膈黏膜上出现小米粒至高粱粒大的小结节,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潮红。结节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边缘隆起的溃疡,溃疡愈合后留有星芒状瘢痕,严重时可使鼻中膈穿孔,呼吸困难,发出鼾鸣,颌下淋巴结肿大,开始热痛,能移动,后变为无痛,不能移动。
3.皮肤鼻疽
主要发生于四肢、胸侧及腹下等处皮肤上或皮下组织,尤以后肢多见。病变处可见黄豆大至鸡蛋大的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流出灰黄色或混有血液的黏稠脓汁。结节和溃疡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粗硬呈串珠状。病肢常在发生结节的同时出现皮下水肿、皮肤肥厚、皮下组织增生,使后肢变粗,形成所谓的“橡皮腿”,而发生运动障碍,出现跛行。公畜并发睾丸炎。此外,急性鼻疽的病马除具上述各特征外,还通常呈弛张热,精神沉郁,消瘦易疲劳,后期出现浮肿。
如宰前凭临症难以确诊时,要施行鼻疽菌素点眼试验或补体结合反应试验以确诊。具有鼻疽临床症状,点眼试验阳性反应的马匹,一律禁止放血屠宰。
(二)宰后鉴定
主要根据鼻疽的特征性病变作判断,即鼻腔黏膜、皮肤、肺及肝、脾等器官出现趋于破溃的特异性结节和溃疡。
鼻腔及皮肤的溃疡、瘢痕等前已述及,现介绍肝鼻疽结节的特点如下:
在肝实质内有粟粒至小豆大结节,新生者为灰色透明胶状,中央部呈灰黄色,质坚韧,周围有暗红晕;陈旧者呈灰白色,常发生钙化或干酪化,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围,结节通常略高于肺胸膜表面。若继发化脓感染,可形成鼻疽性肺脓肿,甚至空洞。
(三)处理
(1)患该病的病畜不得加工,应采用不放血的方法扑杀。
(2)患畜屠体、内脏血液和皮张全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3)怀疑被鼻疽污染的肉尸及内脏须经高温处理后才可出场,皮张及骨骼也须经消毒后才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