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学生应读古词入境与赏析》第27页(1450字)

【原诗】: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2)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3)

客舟何年来?棹歌中流声抑扬(4)

沙平风软望不倒(5),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6),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7),“小姑”前年嫁“彭郎”(8)

【原诗作者】:苏轼

【导读入境】:

公元1078年,作者在徐州,看到了唐朝画家李思训的名画《长江绝岛图》,写下了这首诗。李思训的画画的是小孤山和大孤山,而这首诗就是描述画面内容的。

江水茫茫,一望无际,神奇秀丽的大孤山和小孤山就在江中高高耸起。古木参天,山上崖高路险,连猿和飞鸟也望而却步。当你正对着孤山凝神静视遐思迩想之时,一阵船夫的歌声由江中传来。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雄浑。随之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支客船闯入视野。江面上波浪涌动,小船忽高忽低,在船中看,孤山也在时低时昂。

在苍茫的天水之间,遥望大孤山和小孤山,恰似美人青丝高高挽起的发髻,烟雾迷蒙中更显妩媚多姿。脉脉含情的长江,清晨便为她们擦亮梳妆镜,她们随时都可以对镜自赏,梳理云鬓。船中那客商已看得心醉神迷了,但你千万不要想入非非哟,风姿绰约的“小姑”前年就已出嫁,做了“彭郎”的美姣娘。

【赏析】:

这首诗以神来之笔把《长江绝岛图》的内容传达给读者,表现了作者对这幅山水风光图画的充分肯定。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王维字)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把这个评价用于苏试自身,也恰如其分。此诗本是观画所作,真是见诗如见画。我们读了这首诗,仿佛亲眼目睹了李思训那幅久已失传的真迹。《长江绝岛图》不幸失传,在绘画史上或许是个不小的缺憾。不过,如果此画尚存,即使保存再好,也不免要色泽减褪,而苏轼这首描述画作的诗,却可以常读常新,永远亮丽。能够产生如此效应,真要归功于诗词大家那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了。

诗人把画中山水表现得景色壮丽,且情趣盎然。壮丽秀美的山川、随着波浪起伏跌荡的小船和船中凝神痴望的旅客都如在目前。“棹歌中流声抑扬”、“孤山久与船低昂”等动态描写的诗句,使本来静止的景物呼之欲出,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作者还把孤山比喻成女子的发髻,不仅写出了山形特征,表现了她秀丽的姿态,更让人感到伸手可触,亲切逼真。最后两句,以风趣活泼的语言戏谑舟中“贾客”,又化用了民间传说,赋予景物以人格化,深化了画境,加深了读者对这醉人心脾的山水的印象。苏试在诗中无一句评论的言辞,但那饱含激情的描绘,却无一处不洋溢着赞叹之情,这是对李思训画最有价值的肯定。

【思考题】:

1.读过这首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句子?分别说说它们的好处。

2.你能用诗或散文把一幅画的内容描述出来吗?找机会试一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