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养鱼池的设计与建造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220页(1882字)

(1)流水养鱼池 鱼池是流水养鱼中最基本的设备,要求水流畅通,集污、排污方便,因为流水池内鱼类密度很大,加之完全人工投饵,粪便、残饵较多,这些物质在池内腐败分解时要消耗大量的氧,并产生有毒的气,败坏水质,对鱼类生长有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水质清新,使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必须对池水不断地交换和流动,及时将鱼类排出的粪便和残饵排出池外,所以流水养鱼对鱼池的面积、形状、进、排水系统等布置都有特定的要求。鱼池的使用效果要从土地利用率,排污效果,注、排水便利来衡量。

流水养鱼池常用混凝土砖石结构。目前国内流水池形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八角形等多种形状。其中以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较为普遍,面积一般以20-50米2较好,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管理要求高,水体交换困难,难以获得高产;过小,土地利用率低,建造费用大,经济效益差,池壁高度一般为1.5米左右,水深0.5-1.2米之间,为了排污方便,池底坡降在5-10%之间。

长方形养鱼池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建造方便等优点。但水流有分层现象,有死角,排污困难等缺点。

圆形池具有结构合理、无死角、水流无分层现象、排污迅速、鱼在池中分布均匀等优点,因此是流水池中效果较好的一种,但它造价高,土地利用率低,底部网罩被污物封住后难处理。如福州市水产养殖场圆形池直径为6米,面积28.26米2,池中心深1.8米,池边高1.5米,水深保持在1.25米左右,池水体积35米3,池壁底部向中心倾斜,坡降为10%。

椭圆形养鱼池是把圆形池和长方形池相结合而设计的养鱼池,基本上保持了圆形池和长方形式的优点,杭州市青山水库管理处的椭圆形流水池,长7米、宽4米、池壁平均高1.15米、面积24.56米2,池水平均水深0.85米,水体为20.8米3

流水养鱼池的流水系统必须独立,引用水库水注水时,首先要经过过滤网,直接或由晒水池引入注水总管,后分枝注入各支管,以相同方向通入流水池内,流水池注水形式要尽可能克服死角。一般圆形式多采用池壁单层喷水及悬空喷洒式,进水管与池壁成30°的夹角,使池水旋转,此进水形式一方面能形成池内水定向转动,另一方面增加水流与空气的接触,使水中溶氧增加,又克服鱼喜顶水现象。长方形池则在一端注水、喷水。常州市郊区的长方形流水池进水设池底注水道和水面冲水道,冲水道通过一向下的直角弯道,形成跌水,达到增氧和避免鱼类喜顶水从冲水道逃逸。注水道从池底沿前壁向上注流,酷似水锅沸腾水。冲注水道同时开启,形成流水池水的紊流,扩大水的径流面,缓冲了水的流速,又减少了死角。流水养鱼池注水管上装有闸板或阀门可以控制水流量,流量大小根据设计时要求的池水交换速率来定。

流水养鱼排水、排污系统合一,水池壁距池底1米处都设一溢水口,作控制池水位和兼作部分排水,排除部分表面污物之用。但主要的排水、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圆形池),有的建在进水口相对的池壁上(长方型池和椭圆形池),池由进水一端相对排水一端有一定的坡降。水流要求在池面上能旋转后再从池底层排出。排水口的直径大小考虑到排污的需要,一般要求在5分钟左右能排完一池水。排水口设闸板或阀门控制,排水、排污口前设铁拦鱼栅,栅距1厘米左右,防止放水排污时池鱼逃走。

(2)污物利用池 流水池放鱼后,排出的废水中有大量的鱼类粪便、残余饲料以及溶解于水的氮和有毒物质等,尽可能利用流失饵料及鱼粪便,是降低成本、提高饵料利用率、增加鱼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净化水质的一种方法。因此,建造污水污物利用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污物利用池接在总排水沟后面,必须有一定的流程和面积,使剩饵在污物利用池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污物利用池中放养抗病力强、生长快、食性杂的鱼类,如鲤鱼、罗非鱼、团头鲂等。面积可大可小。青山水库的污物利用池面积267平方米,水深0.2米左右,池中主要放养鲤鱼、草鱼、团头鲂,只投少量精料,饲养200天,产鱼1000公斤。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大面积的池塘作为污物利用池,如福建水产研究所和常州市郊区等流水养鱼单位就是用池塘作为污物利用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