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世界史手册》第4页(920字)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和剥削生产者——奴隶为主要基础。古代世界各民族大都经过这发展阶段。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奴隶制国家,又各具特点。
奴隶社会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氏族公有制开始瓦解,商品生产也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而产生、发展起来。氏族成员间贫富分化,那些拥有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富裕氏族成员愈益感到劳动力的不足,这就产生了利用奴隶进行劳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于是,战俘不再被屠杀,而是成了奴隶。一些平民也因贫困而沦为债务奴隶。奴隶的来源扩大了。奴隶劳动由零星的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的剥削形式。同时,原来维护全氏族利益的氏族机关演变成压迫奴隶的国家机器。奴隶社会代替了无阶级的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奴隶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劳动者——奴隶;奴隶在法律上被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但在奴隶社会中,也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次要的生产关系,如租佃关系、雇佣关系。
奴隶和奴隶主构成了奴隶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奴隶采取怠工、逃跑、起义等方式反抗剥削和压迫。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之间的阶级斗争,不断把奴隶社会推向前进。同时,在奴隶社会中,还存在着贵族与平民、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贫者与富者自由民之间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发展,对奴隶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日益加深,这也就为当时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国家,在文化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奴隶社会比起原始社会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是建立在相当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最野蛮的剥削形式。所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度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最后终于被封建制度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