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侵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世界史手册》第19页(1107字)
蒙古立国后,军事贵族们立即转向对外扩张。除向东、向南扩张外,1219-1260年间,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发动三次西侵,征掠中亚、西南亚及东欧广大地区。
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侵中亚细亚,几年中先后攻陷讹答刺、布哈拉、撒马尔罕及乌尔鞋赤(或玉龙杰赤),灭亡花刺子模及邻近一些国家,进而蹂躏伊朗和西北印度等地。一支蒙古军队还越过高加索进入顿河草原,1223年大败波洛伏齐人与罗斯的联军,攻抵第聂伯河下游,年底退兵。
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统率蒙古军进行第二次西侵,次年攻入罗斯境内。1237年冬季后,闪电般地连陷伏尔加河中、上游许多城镇。1239年转向西南罗斯,1240年陷基辅。蒙古军在征掠了罗斯大部分地区后分兵两路进犯波兰和匈牙利。1240年冬,渡过维斯瓦河,于1241年4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大败德、波联军。几天以后,另一支蒙古军也击溃了匈牙利人的抵抗。1242年,拔都经保加利亚回师伏尔加河下游,定都萨莱,建立钦察汗国(又名金帐汗国,1242-1480)。
第三次西侵是大汗蒙哥(1251-1259在位)命令其弟、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旭烈兀发动的。1253年,旭烈兀领军进攻西亚。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哈里发,灭阿拔斯朝,建伊儿汗国(1258-1388),定都大不里斯,疆域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阿富汗和中亚阿姆河西南地区。旭烈兀集中蒙军主力于阿塞拜疆,仅在叙利亚留驻一支蒙古军。马木鲁克素丹乘机反攻,于1260年9月在大马士革以南艾音札鲁特一役,大败蒙古军。此后,蒙古军停止了西侵。
蒙古西侵给被征掠地区带来沉重灾难:自中亚到东欧,耕地被毁做牧场,人民被残杀,工匠被掳往蒙古,所经城乡几乎都成废墟。
蒙古西侵一开始就遭到各地人民的英勇反抗。中亚讹答剌城被攻破后,军民巷战拚搏,最后打到只剩两人,仍踞守屋顶,揭瓦击敌。撒马尔罕城陷后,据清真寺死守者达1000多人。
蒙古统治者出于军事行动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曾修建从蒙古达中亚、西亚、东欧的大道,设立驿站,保护商旅。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从陆路或海上来华的商人、传教士、旅行家、使者们,络绎不绝,行旅畅通。这些人的活动,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阿拉伯的天文、历法、蒸酒技术和中国的火器制造术等相互交流,都发生在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