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肿头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345页(2767字)
鸡肿头综合征,又称巨头症或面部蜂窝织炎,是由禽肺病毒和继发大肠埃希氏菌引起肉用鸡和肉种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眶下窦和眶周围窦肿胀、泪腺肿大、扭颈、共济失调、打喷嚏及其他呼吸道症状。该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于南非,随后法国、英国、中国台湾、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报道了该病。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患病初期,首先表现为打喷嚏或鼻子发出“咔嗒”声,随后流鼻涕,眼结膜发红、眼睑肿胀。面部肿胀迅速扩展到头部,向下延伸到下颚和肉垂。成年鸡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多数病例出现脑的定向障碍,表现为重复而持续的摇头,扭颈,共济失调。产蛋期发生SHS时,产蛋率受到严重影响。
(二)病理剖检
剖检SHS患鸡,可见窦炎、气管炎、肺炎、化脓性气囊炎、肝周炎等病症。病鸡头部周围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充斥脓性水样胶胨样液或脓液中耳感染,鼻甲骨黏膜和泪腺淤血和点状出血,有时可见角膜溃疡。患SHS的肉种鸡最突出的特征是严重的腹膜炎,腹腔内可见蛋黄和蛋壳碎片。
(三)流行特点
鸡和火鸡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实验感染时,珍珠鸡和雉也易感染。但是鸽子、鸭、鹅可抵抗感染。肉鸡多发于4~6周龄;肉种鸡和蛋鸡则各年龄均可发生。大多数肉种鸡发病年龄在30周龄左右或30周龄以上。病程一般持续5~10天。该病在鸡群传播较慢,通过直接与病鸡接触或间接暴露于污染的环境中而传播。常以水平传播为主。依据管理情况和治疗情况的不同,发病率为10%~50%,致死率为1%~20%。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与鉴定
(1)病原分离:禽肺病毒虽然被看做是SHS的病原,但是从SHS患鸡体内分离禽肺病毒却很困难。
①病料的采集。采集病鸡鼻分泌物或鼻窦组织碎片,气管、肺、肝等。感染后尽快采样,从出现严重症状的禽中不易分离到病毒,推测临床症状是由早期病毒感染促发继发细菌或条件性细菌感染的结果。
②病毒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气管环培养分离法和鸡胚分离法两种。一般从病鸡呼吸道(气管)采集病料,制成悬液,无菌处理后,经以下方法分离病毒:
病料组织匀浆,用加抗生素的磷酸盐缓冲液制成20%(V/V)的悬液,室温放置1~2小时后1000转/分离心10分钟,再用450纳米滤膜过滤,经卵黄囊接种6~7日龄SPF鸡胚,37℃孵育。收集接种后10天的鸡胚尿囊液。
病料悬液接种于SPF鸡肾细胞培养物中,或接种于20日龄SPF鸡胚气管环培养物中,37℃孵育。收集接种后7天的气管培养上清液盲传。
(2)病原鉴定:经上述方法分离的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进行适应性培养,48小时后出现细胞致病变作用(CPE),细胞圆缩、悬浮,出现少量合胞体,呈现肺病毒CPE的典型特征。继续传3代,CPE更加明显。取不同代次的病变明显者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典型的副黏病毒粒子,病毒呈多型性,直径100~300纳米,粒子表面有长十几纳米的纤突。
在胚中传代时,首先引起鸡胚矮小,传4~5代后,很一致地致死鸡胚。气管培养2~3代内引起纤毛运动停止。
收集鸡胚盲传及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尿囊液,病变细胞的冻融液及培养上清液进行血凝实验,对鸡红细胞无血凝性。
根据致病变作用、血凝试验及电镜观察结果可做出初步鉴定。进一步鉴定病毒分离株尚需做鸡体回归实验等。
2.血清学检查 主要有ELISA法、病毒中和实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其中以ELISA法最为常用。
(1)ELISA法:采集SHS血清,进行ELISA检测TRTV抗体。一般SHS患鸡血清呈TRTV阳性。
ELISA可以检测TRT抗体量。其术式为:用抗原包被ELISA微量板,洗涤后加待检血清,37℃作用,然后洗涤,加入酶标记抗抗体,洗涤,加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并测定OD值判定结果。
(2)中和试验(VN):检测抗体。用适应Vero细胞的TRTV与待测血清混合,然后接种在微量板培养的Vero细胞中并孵育,VN结果以抑制细胞病变情况判定。
二、防治
(一)治疗
本病尚不能完全通过药物来控制。根据该病常发生二次感染的特点,发病后应用呋喃类、磺胺类等药物和其他广谱抗生素,控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的继发感染。
(二)预防
1.一般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合理通风,减少空气中氨的浓度,保持最适温度,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定期带鸡消毒,避免危险期断喙或接种新城疫疫苗等都有利于减少SHS的发生。另外,做好IBD、ND、IB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也可以减少SHS发病的机会。
2.免疫预防 目前灭活疫苗和致弱的活疫苗均有商品供应。欧洲一些国家用TRT疫苗免疫SHS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肿头综合征弱毒疫苗可用于10~12周龄种鸡或蛋鸡。通过粗离子喷雾免疫法或饮水免疫法免疫,可取得良好效果。
肿头综合征灭活疫苗为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RTV)经福尔马林灭活后,与油乳剂混合而成。鸡于16~20周龄免疫。腿部或胸部肌肉注射,或颈背部皮下注射,每只鸡0.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