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禽波氏杆菌病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63页(1747字)

禽波氏杆菌病又名火鼻炎,是由禽波氏杆菌(Bordetella auium)寄生于鸡鼻、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内引起幼龄火鸡(鸡也可感染)的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急性高度传染性上呼吸道病。其特征为打喷嚏,鼻流清涕,张口呼吸,颌下肿胀,气管萎缩,生长迟缓。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2~4周龄火鸡突然打喷嚏,挤作一团,饮水吃食减少,鼻流清涕,颌下肿胀,进而鼻黏液增加,鼻腔、气管上部阻塞,出现张口呼吸。发病2~4周后症状减轻。

(二)病理剖检

主要病变:鼻腔、气管分泌物由病初为浆液性后变为黏液性,气管普遍软化,气管环壁变厚,管腔缩小,软骨环变形,背腹部压陷,有黏液性纤维蛋白分泌物,鼻气管黏膜充血,头颈间质组织水肿,鼻气管黏膜纤毛上皮退行性丧失:病初病菌(菌毛)黏着纤毛→1~2周后,纤毛变短→逐渐、完全消失→被无纤毛的立方上皮代替→气管上皮软化为鳞状上皮→气管变形。

(三)流行特点

潜伏期7~10天,本菌的自然宿主为火鸡,2~6周龄火鸡自然感染症状最典型、最严重,成年火鸡和鸡则症状轻微。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饮水,不经空气传播,邻近的鸡笼间不互相感染。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分离培养

(1)病料采集:无菌采取病鸡颈中部气管拭子样品。

(2)培养:将上述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37℃培养→菌落呈反光、无色透明,针尖大小→培养48小时后,菌落中心突起呈棕色。

2.病原鉴定

(1)染色镜检:将无菌采集的病鸡颈中部气管压印片或拭子样品抹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G,有菌毛,能运动,闪光无色透明针尖大小杆菌。

(2)理化特性:不发酵乳糖,能凝集红细胞。本菌有严格的嗜纤毛上皮性毒素,皮肤坏死毒素,气管细胞毒素和热稳定毒素。

3.血清学

(1)微量凝集试验(查抗体):感染2周后即可检出抗体,3~4周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

(2)ELISA(查抗体)

4.动物试验 以本菌肉汤24小时培养物,接种1日龄易感火鸡→3~5天出现本病典型症状及鼻气管内分泌物,即为本病。

5.类症鉴别要点 本病须与其他原发性和继发性鼻气管炎病原相区别,支原体、衣原体及呼吸道隐孢子虫病等与本病的诸多临床症状相似。本病还应与新城疫、腺病毒、肺病毒、禽流感等病毒病相区别。

二、防治

(一)药物治疗

发病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一定疗效。每3.78升水中加1.8克盐酸四环素,连用3天。每3.78升水中加200万单位青霉素G钾盐,饮水。

(二)预防

1.加强管理 注意环境卫生,清洗消毒饮水用具、料槽,彻底清除垫料并用甲醛熏蒸或稀甲醛液进行表面消毒。

2.免疫接种 现有(美)禽波氏杆菌温度敏感变异株活菌苗,另据报道,还有一种实验性本菌菌毛疫苗可使禽类得到保护。

上一篇:组织胞浆菌病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