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保定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66页(4002字)
(一)缚鼻保定法
1.鼻捻子保定法 鼻捻子分鼻套和把手两部分,鼻套可用皮条、麻绳、尼龙绳或铁链制成,把手可用短木棒或钢筋制作。操作时,畜主协助固定马头,术者右手握住马笼头使马头不摆动,左手五指伸直呈喇叭状,鼻套套在拇、食、中指和无名指四指上,小指置于绳圈外,亦可将食指罩于绳圈外,其他四指均于圈内(图2.1.1-2),然后以伸直的五指紧紧抓住马的上唇鼻端,迅速将鼻套脱出手指,套住上唇,右手速握鼻捻子把柄,用力拧紧拉住或扣到笼头上(图2.1.3-5)。也可用鼻捻子拧下唇、耳根等处进行保定(图2.1.6-7)。
图2.1.1-7 鼻捻子及其保定法
2.鼻夹子保定法 鼻夹子一般为铁制。使用时,左手抓住上唇,右手持夹并使其张开,夹住上唇,握紧夹柄即可。如保定时间较长,可用柄上细绳缠绕打活结固定(图2.1.8)。
图2.1.8 鼻夹子保定法
3.缰绳代鼻捻保定法 把缰绳的近笼头处折扭一个小绳圈,套住上唇拉紧缰绳即可(图2.1.9)。此法可起到与鼻捻子相同的保定作用,且操作方便,不需使用任何其他保定用具。若马不愿靠近桩栏,也可用本法牵拉。
图2.1.9 缰绳代鼻捻保定法
(二)缚耳保定法
1.拧耳保定法 术者站在患畜的颈侧,用手抓住耳朵,用力拧紧即可(图2.1.10)。如果患畜性情暴烈,或需较长时间保定时,可先备一块小石子或瓦砾,大小如核桃,把它塞垫在耳壳内,再行拧握,则不易滑脱,保定更加牢固。本法简便易行、应用范围广,除马外,其他动物亦可使用。
图2.1.10 拧耳保定法
2.耳夹子保定法 耳夹子多用硬质木料制成。使用时,一手抓住耳壳,另一手持耳夹并使其张开,迅速夹于耳基部抓紧即可(图2.1.11)。
图2.1.11 耳夹子保定法
3.木棒拧耳保定法 取短木棒一根,一端蘸水湿润后,贴于耳尖背面,然后将耳尖向外翻转包卷木棒直至耳根处,拧紧木棒即可(图2.1.12)。适用于耳朵较大的马属动物。
图2.1.12 木棒拧耳保定法
(三)缚下颌保定法
准备短木棒一根,80~140cm长较为柔软的麻绳一条。保定时,先将麻绳两头结在一起成一个大绳圈,用水浸湿,然后折成3~4个并列的小圈,大小以能松松套进下颌为宜。将小绳圈套在下颌部的齿槽间隙处,再将木棒从下颌下方插入小绳圈中,朝一个方向捻转,使小绳圈逐渐束紧,直至受术马不动为止(图2.1.13)。注意不要拧得太紧,否则马匹反而会骚动不安,或欲倒卧、出汗。
图2.1.13 缚下颌保定法
(四)口勒保定法
给马匹戴上嚼子(口勒)。如无嚼子,可将缰绳套勒于口内,即成为临时嚼子(图2.1.14),或把缰绳勒于上齿龈部,俗称“牙索子”。对一般马也可起到保定作用。若两种口勒法同时应用,名为“霸王嚼子”(图2.1.15),对马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控制方法。
图2.1.14-15 口勒保定法
(五)缚头保定法
1.笼头保定法 如马已带笼头,由助手直接抓住笼头即可。如未带笼头,可制备简易笼头,即先在长绳的一端挽一个小绳圈,将其搭在患畜颈上部,绳的另一端对折,把对折头穿过小绳圈,然后将对折绳所形成的绳圈套在马头前部,抽紧绳的游离端即可。
2.低头保定法 把缰绳的游离端由左向右绕过两前肢的后部,折向前穿过笼头下绊绳,再折向后下方,至两前肢间,绕过两前肢后部的横绳,再折向前,用力拉紧绳,患畜即可低头(图2.1.16)。当针刺头部的三江、太阳、血堂等穴时,为使血管怒张而易于出血,常用此法保定。
图2.1.16 低头保定法
(六)绊肢保定法
1.三脚绊保定法 三脚绊多用皮绳、鬃绳或铁链制作(图2.1.17)。绊两前肢、一后肢称正三脚绊(图2.1.18),可施针投药;绊两后肢、一前肢为倒三脚绊,可防马后踢(图2.1.19);只绊同侧前后肢为顺腿绊(图2.1.20),可防患马“背缰逃跑”(背缰,即患马低头扯缰后退,与牵拉人对抗,并迅速将其臀部朝向牵拉人,牵拉人为躲其踢伤,自然会放开缰绳,患马则乘机“背缰”逃跑);对较温驯的患畜或有前肢刨人恶习的患马,仅绊两前肢为跳绊(图2.1.21)。操作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绊前肢,再绊后肢。如果先绊一后肢,当患畜骚动时,后肢拖甩一条三脚绊,非常危险。
图2.1.17 三脚绊
图2.1.18 正三脚绊
图2.1.19 倒三脚绊
图2.1.20 顺腿绊
图2.1.21 跳绊
2.双绳绊后肢保定法 用两条长约3~4m的短绳,分别用活结拴套在两后肢的系部,另一端由两前肢间向前并各绕同侧前肢一周,在肘后与原绳交叉后,两绳端在鬐甲部以平结固定(图2.1.22)。
图2.1.22 双绳绊后肢保定法
(七)提肢保定法
1.曲屈前肢保定法 曲屈前肢保定法又可分为徒手屈曲、绳索曲屈、绳环曲屈保定三种:
(1)徒手曲屈前肢保定法 术者站在马头的相反方向,提举右前肢时,右手以鬐甲部为支点,向左侧轻推马体,使马体重心左移,左手握住系部即可将右前肢提起,然后两手握住系部即可(图2.1.23)。
图2.1.23 徒手曲屈前肢保定法
(2)绳索曲屈前肢保定法 用一绳打活结拴住系部,在将马向对侧推肩部的同时,另一手提绳,将前肢提起。然后将绳的游离端越过鬐甲部,交给对侧的助手,与助手配合将绳绕胸一周后由助手拉紧(图2.1.24),或经腋窝挽活结固定于胸部(图2.1.25)。
图2.1.24 绳索曲屈前肢(1)
图2.1.25 绳索曲屈前肢(2)
(3)绳环曲屈前肢保定法 用周长60~80cm的绳环,套在已曲屈前肢的前臂和系部间即可(图2.1.26)。
图2.1.26 绳环曲屈前肢
2.提举后肢保定法 常用的有徒手提举保定和麻辫绳提举保定两种。
(1)徒手提举保定法 术者面向马体后方,从马的头颈部逐步靠近后躯,以一手抵于髂骨外角或股部作为支点,将马尾抓在作支点的手中,以防尾摆动时伤人;另一手顺后肢向下抚摸,直至球节。此时,作支点的手用力向对侧推动体躯,以转移其重心,另一手用力将后肢提举。当后肢离开地面时,术者立即用自己内侧大腿将其顶向后方,用内侧手将跗关节上部夹入腋间并紧握跖部,把球节放于大腿上,用两手加以固定(图2.1.27)。
图2.1.27 徒手提举后肢
(2)麻辫绳提举保定法 取一根2m长的麻辫绳,一端与马的尾作一活结,另一端由后肢的前方向内向后绕过系部,并从后面绳内侧穿出,拉紧绳端提起后肢,术者弓腿托住提起的后肢,将绳向内绕一个圈,套于飞节上,再将绳的游离端绕系部一圈,拉紧即可(图2.1.28)。
图2.1.28 麻辫绳提举后肢
(3)单绳前举后肢保定法 取4~6m的长绳一根,一端用活结系于颈础部,另一端向后,通过两后肢间,由内向外绕过提举肢系部,折向前,绕腹下绳一周,向前穿过颈础绳环拉紧,后肢则向前高举(图2.1.29)。针刺肾堂穴时,为了暴露术部和防止蹴踢,常用此法保定。
图2.1.29 单绳前举后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