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唑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药使用技术手册》第161页(807字)

防治稻瘟病,属于抗药低风险品种。具有强内吸特性,从根部能快速吸收,并输导至全株各部分。一般施药后2小时即能吸收到饱和。三环唑的抑菌特点是对病菌孢子萌发时黑色素的抑制,使孢子发芽后不能形成附着胞,菌不能侵入寄主组织。并能减少病菌产孢子的数量,从它的特点看,使用时应着重利用药剂的保护特性,要在发病之前预防性施用。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产品名“比艳”,为20%可湿性粉性。国产商品有20%、25%及75%三种可湿性粉剂。毒性中等。

防治稻瘟病一般为大田喷雾,每公顷·次用有效成分225~300克,对水喷施。按20%制剂折公顷施制剂1125~1500克。

苗瘟 3~4叶期或移栽前5天,用20%制剂750~1050克,喷雾。

叶瘟、穗颈瘟 当叶瘟初发生或孕穗末至始穗期,喷雾量为20%、制剂1125~1500克。若穗颈瘟较重,过10~14天,再喷第二次。

近年我国利用三环唑的强内吸性特点,研究出秧苗移栽时用三环唑浸秧的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本田叶瘟及穗颈瘟的发生,省工、省药,对保护环境有利。即用20%可湿性粉剂,配成750倍药液。在秧田边,挖一个浅坑,铺一层塑料布(或膜),倒入药液。拔出的秧苗扎成小捆,稍甩根部所带的水,即将根部浸在小坑内,经1分钟即可取出,堆放半小时栽插。秧苗经浸药,会稍发黄,不久即恢复,对生长无不良影响。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比常规喷药更能发挥药剂的作用;浸秧的内吸速度快,半小时植株体内药即达饱和;经根吸上导,药在植株体内分布均匀;更重要的是减少从秧苗带菌入本田的数量;持效比喷雾长10~15天;方法简便易行。

上一篇:喹菌酮 下一篇:农药使用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