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9页(1848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又名苏叶、紫苏叶;主要含有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苎烯、苏樟醇、薄荷脑及葡萄糖甙等;辛、温,入肺、脾、胃经;属辛温解表类药。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辟秽祛湿,和胃止呕,理气安胎,解鱼蟹毒。适用于风寒感冒、暑湿伤中、湿阻中焦、恶阻、胎动不安,鱼蟹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以及消化不良、恶心食少等症。
〔本草撷英〕 孟诜:除寒热,治一切冷气。
日华:治心腹胀满,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治脚气,通大小肠。
时珍: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
备要:宣,发表,散寒。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辛温散寒,通心利肺,开胃益脾。久服泄人真气。
〔名医心得〕 刘树农:失眠《济阴纲目》载用少量紫苏合百合治不寐的方药,取百合养阴而收敛涣散之心神,紫苏辛通心胃之阳,使阴阳交通而目得瞑。《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宗此,用本品治疗不寐,常收良效。[1]
徐嵩年:肾功能衰竭 本品功擅理气、和中、解毒,重用至30克加入辨证方药中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作用。[2]当代名医赵绍琴教授临证亦擅用紫苏治疗急慢性肾炎、尿毒症,唯用量3~9克,亦收良效。
周凤梧:胃肠型感冒 本品辛温芳香,入脾肺二经,长于行气分。不但能发散风寒,且能理气宽中,调整肠胃功能,所以既能治外感风寒,寒热无汗,头痛鼻塞;又可治脾肺气滞,咳嗽胸闷,呕吐恶心。因此若外感风寒而兼有胃肠症状者用之,最为适合。[3]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本品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所含香薷酮为广谱抗菌素,其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病毒及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常用于流行性感冒、小儿肺炎、扁桃体炎、痢疾等病。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近年来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等病。
3.解热作用:本品具有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叶浸剂对发热动物亦有微弱的解热作用。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发热。
4.其他:紫苏醛有强力的防腐作用;抑制子宫收缩,有安胎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对癌细胞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先兆流产、消化不良等症。
〔剂量用法〕 4.5~9克。发汗上量入汤煎煮,顿服;健胃安胎则减量,分服或顿服。
〔按语〕 本品色紫与肝脏本色相同,故能入肝经而疏肝理气。尝用于肝气郁结之证,收效颇着;对于肝胃不和,胁痛、呕恶者,疗效尤着。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另外,赵绍琴教授轻用本品治疗尿毒症、肾炎蛋白尿,徐嵩年在重用本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量悬殊,但均收良效。经验可贵,值得效法。作者临床观察,本品对尿毒症之恶心、呕吐等症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似说明本品不仅能解鱼蟹之毒,对体内代谢产物之毒如尿素氮等亦有解毒作用。然其解毒机理不明,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12:65
[2]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肾炎尿毒症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289
[3]周凤梧.中药方剂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