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29页(396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的根或全草;又名嫩柴胡、北柴胡、地熏、山莱;主要含有皂甙、甾醇、挥发油、脂肪油、多糖、生物碱、葡萄糖、氨基酸、黄酮类及山萘甙等成分;微辛、微苦、微寒,入肝、胆经;属辛凉解表类药。
〔功效主治〕 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适用于风寒、风热感冒;少阳伤寒;肝郁气滞,胸胁苦满、胀痛,月经不调,乳腹胀满疼痛;疟疾寒热阵作;气虚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症。
〔本草撷英〕本经:气味苦平,无毒。开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
元素: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
时珍: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运,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
日华子:味甘。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备要:苦平微寒,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宣畅气血,散结调经,为足少阳表药。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连翘治血热,柴胡治气热,为少异)。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
〔名医心得〕 张锡纯:(1)外感 用柴胡以治少阳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热往来也。但知其人纯系外感,而有恶心欲吐之现象,是即病在少阳,欲借少阳枢转之机透膈上达也。治以小柴胡可随手奏效,此病机欲上者因而越之也。(2)通二便 《本经》谓柴胡“推陈致新”者,诚非虚语也。且不但能通大便也,方书通小便亦多有用之者,愚试之亦颇效验。盖小便之下通,必由手少阳三焦,三焦之气化能升而后能降,柴胡不但升足少阳实兼能升手少阳也。[1]
王绵之:剂量配伍柴胡欲作疏肝之用,必配白芍,且量宜轻;欲退热散邪,必配黄芩,用量必须加大(9~24克)。张山雷谓“惟遇诸般肝胆实火之证,能于潜摄抑降队中,少加柴胡二三分,以通滞气,藉作向导,收效亦捷。[2]
石筱山:伤科内伤 本品味苦,性微寒而质轻,为足少阳、足厥阴(肝胆)两经的引经药。在脏则主血,在经则主气。以之治脏是血中之气药,以之治经是气分之血药;且有升有降——用根酒浸可升,用梢可降,因而得着一个“和”字。所以,只要善于使用,不论病在上中下哪一部位,都很适宜,乃治伤科内伤的一味良药。其用量应以轻灵见长,多为1~6克。[3]
朱良春:外感、杂病 外感热病(感冒、疟疾、肺炎、肠伤寒等)过程中,既非表证之可汗而发之,又非里证之可清而下者,用之清热通便。杂病中常见肝气郁滞、胁肋胀满、便下不爽,或有便意而不能排出者,用之助其疏泄,即前人所谓“于顽土中疏理滞气”之意。以上证候虽有外感内伤之别,但其舌上必有白苔,且多较垢腻,方可任柴胡之疏达。此为辨证之眼目,不可忽之。[4]
彭培初:重用退高热 病毒性感冒、大叶性肺炎之高热,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者用普济消毒饮化裁(均加柴胡),肺炎者用小柴胡汤增损,有良好的消炎、退热作用。但须注意用量与用法:重用柴胡120克/日,退热作用明显,且无汗出淋漓,也无升火烦躁所谓升阳劫肝阴的副作用;常规一日二煎二服效果不佳,一日四次服法,退热疗效方佳。[5]
吴少和:肝胆疾患 对于湿热型黄疸、胆系感染,肝气郁滞所致消化不良和妇科各种疾患,常以大、小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减,其中柴胡每用均是30~50克,无不效如桴鼓。临证近四十年来,从未因用大剂柴胡而发生事故。[6]
王药雨:(1)解热 用于各种弛张热,间歇热有显着作用。对于有热寒往来症状者,更为适宜。惟高热稽留时,则无显效。(2)平脑镇静 用于因神经兴奋而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烦热等症状有效。(3)调整胃肠 适用于各种神经官能性胃肠疾患。[7]
焦树德:急性泌尿系感染 证见往来寒热、口苦、脉弦等,常以小柴胡汤去参、枣、姜,加黄柏、猪苓、泽泻、木通等,每收良效。[8]作者曾用小柴胡汤加白茅根、蛇舌草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高热、血压高、小便有红、白细胞)数例,未用抗生素,收效亦着。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和钩端螺旋体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及抗肝炎病毒、牛痘病毒和抑制Ⅰ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并有通过刺激肾上腺及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而产生抗炎作用,其强度与强地松龙相似。临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胆囊炎、胰腺炎、胃炎、肠炎、疟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2.解热作用:柴胡煎剂对用疫苗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能通过调节体温中枢而解热。其解热的主要成分是柴胡皂甙。中剂量的柴胡能退热,大剂量(一日50克煎)能使发热的体温迅速降至正常。临床常用于弛张热和间歇热,作为退烧专药。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对肝胆的作用 有利胆、保肝、降酶、抗肝损伤作用,并有使肝硬变减轻、抑制纤维增生和促进纤维吸收的作用。此外,尚有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松弛胆道括约肌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病。(2)对胃肠道的影响 柴胡皂甙能兴奋离体肠平滑肌,且不为阿托品所对抗;其黄酮提取物对离体肠肌具有解痉作用;柴胡皂甙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胃蛋白酶活性减低,并有减少溃疡病系数的倾向,而大剂量则反而出现溃疡恶化倾向。临床主要用于胃炎和溃疡。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柴胡多糖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库佛氏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提高病毒特异抗体滴度、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等)。临床多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5.镇静、镇痛、镇咳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自发活动减少,条件反射抑制,并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拮抗咖啡因和去氧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柴胡及粗皂甙有较强的镇咳作用,镇咳强度略低于可待因。柴胡皂甙能使痛阈明显提高,其镇痛作用可部分被纳络酮所拮抗。临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之咳嗽、神经兴奋引起的烦躁、头晕等症。
6.其他:柴胡粗皂甙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脂、抗癌等作用。临床多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偶用于癌症。
〔剂量用法〕 2.4~9克,煎服。用于中气下陷宜小剂,用于肝气郁结宜中剂,用于高热退烧宜重剂(30克)。
〔按语〕 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辛则能散透外邪,苦则能降以止呕哕,寒则能清以除邪热,并能舒肝理气善治七情内伤,故临床甚为常用,值得重视加以研究。作者经验,本品似可统治一切外感疾病。无论寒热,只要证属少阳、半表半里,尊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恒以小柴胡汤加减施治,每收良效。如证属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属风热者加薄荷、连翘;兼肺失宣降者,加牛蒡子、桔梗;兼胃失和降(胃肠型感冒)者,加陈皮、枳壳;兼膀胱湿热下注者(泌尿系感染),加白茅根、蛇舌草。惟其性升浮,易伤阴血,故阴虚火炎者慎用或禁用。
【参考文献】:
[1]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77;11:338
[2]王煦.中国医药学报,1993;3:57
[3]张笑平.现代中医各家学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11:134.135
[4]朱步先等.朱良春用药经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11:91.92
[5]詹文涛.长江医话.北京出版社,1989;10:871
[6]夏洪生.北方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88;5:728
[7]王药雨.实用中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18
[8]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