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86页(1733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又名香蒿;主要含有挥发油、东莨菪甙、东莨菪素、黄花蒿内酯B、青蒿素、棕榈酸、维生素A等成分;苦、寒,入肝、胆经;属寒凉类药。
〔功效主治〕 清热退蒸,解暑抗疟,凉血止血,清肝利胆。适用于阴虚骨蒸潮热,热病后期,邪入阴分、夜热早凉,暑湿外感、发热无汗,疟疾寒热往来,肝火目赤肿痛,鼻衄、紫斑,以及湿热黄疸等病证。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藏器:鬼器尸注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
苏恭:生敷金疮,止血痛良。
时珍:治疟疾寒热。
备要:苦寒。得春木少阳之令最早,故入少阳、厥阴血分。治骨蒸劳热,蓐劳虚热(凡苦寒之药,多伤胃气,惟青蒿芳香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以其不犯胃气也),风毒热黄,久疟久痢,瘙疥恶疮,鬼气尸注,补中明目。
〔名医心得〕 王药雨:各种热病本品解热之功甚优,连续服用,不损心力,且可增进食欲,无副作用,为解热药中最平和之品。应用亦较广泛,适用于一切热病之末期,更多用于慢性久热、经久间歇热、肠热症、黄疸病和各种神经热等。[1]
王鉴钧:小儿感冒发烧 用法:3岁以内幼儿用青蒿100克,3岁以上小儿用200~250克。先将洗澡用水烧开,加入本品盖上锅盖再煮沸1-2分钟,将锅离火闷出药味,待药物热度适宜时倒入盆中,温洗患儿全身。洗后穿衣盖被片刻,令出微汗热退而安,屡获良效。本品有解毒清热作用,用其治疗小儿感冒发烧,方法简便,易于接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2]
夏洪生:高热 本品既能清实热,又有退虚热是其特点。故把本品加入白虎汤中更能增强清热之效。临床报导,对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长期依赖激素而难以摆脱的病例,应用本品也收到了明显的退热效果。可见,临床上治疗高热本品当为首选之品。若把其再加入白虎加人参汤中,治疗高热效果更佳。[3]
〔药理与应用〕 1.抗微生物作用: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宋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奥杜盎氏小孢子菌、星形奴卡氏菌、红色表皮癣菌、丝虫及埃柯病毒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常用于痢疾、疥癣、皮肤湿疹、荨麻疹、肺炎等病症。
2.抗疟作用:所含青蒿素等成分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具有速效、低毒等特长。临床适用于各种疟疾。
3.其他作用:尚有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临床尝用于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此外,本品能使动物转氨酶升高,大便潜血,对皮肤有腐蚀性等,应予注意。
〔剂量用法〕 3~6克,煎服;外用适量。重症可用至30克。
〔按语〕 本品味苦燥湿,芳香化浊,性寒清热,专入肝胆,故为治肝胆湿热之要药。临床常用于夏令外感及疟疾寒热等证;阴分伏热及血虚内热,用之亦宜。性虽苦寒,然并无败胃之弊,为其特点。
【参考文献】:
[1]王药雨.实用中药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168
[2]刘尚义.南方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91;12:468
[3]夏洪生.北方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8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