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08页(1387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主要含有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粘液质。辛、温。入肺经。
〔功效主治〕 温肺散寒、豁痰利气、通络止痛。用于痰饮喘咳,胸胁胀满痛;肢体麻木,关节疼痛;阴疽肿毒。
〔本草撷英〕 别录:发汗,主胸膈痰饮上气,面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
时珍: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咳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经疏: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
〔名医心得〕 王大经(1)肩凝症 认为白芥子消肿止痛,通引经络,用治肩凝症甚佳,尤其是顽固不愈者,可用至15克或更多。本草书大都记载本品为辛温药,而王氏认为应为辛凉药,虽有辛味,但经小煎后刺激性较小,临床用之不必顾虑。[1](2)类风湿性关节腔积液仍取 本品消肿止痛之功,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腔积液。[2]
王为兰:类风湿关节肿痛 认为本品功擅通经达络,消肿止痛;为治类风湿性关节肿痛要药。且寒湿型常配以麻黄,热盛型常配以地龙、生大黄。[3]
焦树德:面神经麻痹 白芥子为末,适量,以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匀在预先根据患部大小裁好的布上,贴在患部,甚效;下肢闭塞性脉管炎,阳和汤中重用白芥子,对下肢闭塞性脉管炎较好疗效。
〔药理与应用〕 1.对呼吸系统作用:内服本品有祛痰作用。
2.对甲状腺的作用:豚鼠所以能引起甲状腺肿的芥属植物,则可使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受到抑制,且使血清硫氰基立即升高,但未发现食物中硫氰基含量与碘摄取量有抑制关系。
3.其他:白芥子内服可催吐。1∶10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对堇色毛菌、汗化氏毛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水解产物有刺激作用。
〔剂量用法〕 3~10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
〔按语〕 白芥子辛温走散,能利肺气、化寒痰、水饮,尤善除皮里膜外,筋骨经络之间的寒痰凝聚,凡胁肋处痰浊水饮停聚之喘咳胸痛,痰湿凝阻经络之肩臂肢节麻痹疼痛均为要药。近来亦有报道用治渗出性胸膜炎以消除胸腔积液者,尚缺乏大宗病例资料。
【参考文献】:
[1]陈彤云.燕山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9:26
[2]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北京出版社,1983;12:210
[3]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北京出版社,1983;12:209
[4]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