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内科手册

结核性脑膜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神经内科手册》第279页(7904字)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本病多见于儿童,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表现为压力增高,蛋白定量和白细胞数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近年来,由于结核菌的耐药性,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头痛”、“痉证”、“惊风”等病症范畴。

【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病理

结核性脑膜炎常伴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特别是粟粒性结核与肺结核。结核杆菌的原发感染灶90%发生于肺部。当机体防御功能发生障碍时,或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大,机体不能控制其生长繁殖,结核杆菌通过淋巴管、血行播散。

结核性脑膜炎多在感染结核杆菌一年内发病。儿童多继发于粟粒性结核,经血行播散而来;婴幼儿多继发于纵膈淋巴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破溃到血管,侵入脑内致病;少数病人可由脑内结核瘤、结核性中耳炎或脊柱结核直接蔓延引起。

二、中医病因病机

多由郁热、痰湿上扰清窍,热盛动风,或风痰上扰,虚风内动所致。

(一)风痰上扰:肝风夹痰,上扰清空,神明失养,胃气失和,而出现头痛呕吐,神识昏睡,烦躁不安,食欲减退。

(二)热盛动风:痰湿久郁化热,热盛动风,而见发热,头痛项强,烦热躁动,甚则神昏,手脚抽搐。

(三)阴虚风动:邪热日久,煎灼阴液,经脉失于濡养,虚风内动,见低热盗汗,手足抽动,口干咽燥。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一)结核中毒症状:一般起病隐匿,症状轻重不一,常无特征性表现。早期可见结核病的一般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症状。

(二)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视神经乳头水肿,前囟未闭合的婴幼儿表现前囟膨隆,张力高。

(三)颅神经损害症状:以外展神经麻痹为多见,眼内斜及复视。视神经损害表现为视力减退,重者可失明。动眼神经麻痹为眼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复视。

(四)脑实质损害症状: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惊厥或癫痫样发作;破坏症状,主要表现为偏瘫、四肢瘫,意识障碍或昏迷。

(五)脊髓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截瘫,大小便失禁。

二、临床分型

根据对“结脑”病变部位,病理改变,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的改变等,可分为以下四型:

(一)浆液型: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颅神经障碍不明显,没有局灶症状。脑脊液改变轻微,抗结核疗效好。

(二)脑底脑膜炎型:脑膜刺激征明显,合并颅神经障碍。脑脊液呈典型的“结脑”改变,是最常见的一型。

(三)脑膜脑炎型:炎症波及脑实质,可有软化、坏死及出血和结核结节形成。除有脑膜刺激征外,尚有脑炎表现如瘫痪、惊厥、意识障碍。

(四)脑脊髓炎型:炎症病变影响到脊髓膜及脊髓,常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截瘫、尿潴留等表现。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一、血象:血白细胞在早期可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

二、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早期多为阳性,晚期部分病例因免疫力低下或病情严重者可呈阴性反应。故阴性不能排除结核。

三、脑脊液检查:对结核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脑脊液常规检查

1.压力:病程进展时压力增高,约2.16~3.73kPa(220~380mmH2O),其中多数>2.9kPa(300mmH2O)晚期可因炎症粘连,椎管梗阻而压力偏低。

2.外观:外观清晰或呈毛玻璃样,静置24小时后可形成纤维蛋白膜。

3.细胞数:白细胞中度增高(10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急性期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部分病人并发脑膜、脑血管结核性脉管炎,细胞总数中可有相当数量的红细胞。

4.蛋白定量:增高1~5g/L,晚期椎管阻塞患者可高达10~15g/L,脑脊液呈黄色。

5.糖:大多明显降低,常在1.68mmol/L以下。

6.氯化物:明显降低,常在115mmol/L以下,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降低。糖和氯化物同时减低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典型表现,而氯化物的降低较糖量减低更为灵敏,也是结脑复发时的重要指征。

(二)脑脊液的特殊检查

1.PCR检查:用PCR的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杆菌DNA,本法适宜早期诊断,敏感性强,但存在假阳性。

2.荧光素钠试验;阳性率较高,含量>0.00003%为阳性。

3.抗结核抗体检测:用ELISA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杆菌抗体,“结脑”时吸附值>0.2。

4.乳酸盐测定:高于0.3g/L(30mg/dl)有诊断价值,正常人脑脊液测定为0.1~0.2g/L(10-20mg/dl)。

5.免疫球蛋白测定:“结脑”患者脑脊液球蛋白多升高,一般以IgG、IgA增高为主,IgM亦可升高。

6.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其敏感性为73%~100%,特异性为71%~99%,在24小时内即可完成诊断。脑脊液正常值上限为6~8单位/L,结脑患者ADA水平增高>10单位/L。

(三)脑脊液结核菌检查

一般涂片阳性率15%~30%,培养阳性率30%~40%。静置后脑脊液的薄膜作厚涂片检查可提高阳性率。培养、动物接种可作最后确诊的依据,对“结脑”诊断有决定性意义。但缺乏实用意义,因为阳性率低,同时培养时间长对指导治疗帮助不大。

四、影象学检查

(一)脑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活动性结核病灶有助诊断。

(二)CT扫描:头颅CT扫描可显示脑实质结核瘤、脑膜钙化、脑室扩大脑积水、脑梗塞等改变。

(三)MRI:可显示脑膜强化,以及坏死、结节状强化物、脑室系统扩大、积水、视交叉池及环池信号异常等。

五、脑电图(EEG)

约60%的“结脑”患者EEG异常,早期多为轻度慢波化,小儿可为高波幅慢波,严重者显示特异性广泛性0.5~3c/s慢波。部分患者可出现发作性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EEG的改善往往先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六、脑底检查

可发现脉络膜的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有肺部或其它部位的活动性结核病灶。

(二)发病缓慢,有结核中毒症状,并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及其它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

(三)脑脊液检查符合非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下降,脑脊液压力增高。

(四)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五)脑脊液沉渣涂片或静置后薄膜涂片找到结核菌。

(六)头颅CT及MRI检查可发现脑膜强化、结核瘤和脑积水等。

二、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骤、高热、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化脓性致病菌。

(二)病毒性脑膜炎:起病急、早期脑膜刺激征即明显,脑脊液无色透明,静置无薄膜形成,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三)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更缓,病程长,可有长期使用抗肿瘤或免疫抑制药物史,颅内压力常显着增高,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它表现不相平行。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霉菌。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注意水电介质平衡;神经细胞营养药物。昏迷病人要鼻饲流质食物,瘫痪病人注意变换体位,防止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

(二)抗结核治疗

坚持早期、适量、联合、全程、规律用药是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是抗结核治疗的原则。

1.异烟肼(INH):为首选药物,杀菌力强,毒性低,易通过血脑屏障。成人剂量300~400mg/d,严重者600~1200mg/d;儿童每日10~20mg/kg,治疗时剂量宜大,病情好转约在开始给药四周后,可改为维持量,肌注或口服。疗程一般为1年至1年半。用药期间加用维生素B6,以预防发生周围神经病。

2.链霉素(SM):该药不易透过正常血脑屏障,但对炎症性脑膜能透过,故适用于“结脑”的急性炎症反应时期。成人剂量为1g/d,小儿每日20~30mg/kg,分2次肌注。疗程6个月以上,开始时每日注射,2个月后或脑脊液及脑膜刺激征好转时,改为隔日1g,或每周2g,肌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对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如耳聋、耳鸣、眩晕、共济失调及肾脏损害。

3.利福平(RFP):杀菌力较强的抗结核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为首选药物之一。成人剂量900mg/d,儿童每日15mg/kg。维持4~6月,本品与异烟肼合用时,对肝脏毒性作用较大,随时注意肝功能情况。

4.乙胺丁醇(EB):治疗作用是防止结核发生抗药性,故不可单独应用。成人剂量为15~25m/(kg.d),儿童15mg/(kg.d)。

5.对氨基水杨酸(PAS):与SM或INH联用,能延缓耐药性产生。开始4~6g/d渐增至12~16g/d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注意现配现用和避光。

6.吡嗪酰胺: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与INH和RFP合用,有防止耐药性的产生。20~50mg/(kg.d),分1~2次口服,2~3个月为1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

7.治疗“结脑”药物配伍常用方案:(1)异烟肼加链霉素加乙胺丁醇。疗程为1~2年,本方案适用于初诊病例;(2)异烟肼加链霉素加利福平加乙胺丁醇,适用于复诊结核病人;(3)异烟肼加链霉素加吡嗪酰胺加乙胺丁醇,本案适用于耐药者;(4)异烟肼加链霉素加吡嗪酰胺加激素鞘内注射,本方案适宜用于病情危重,如昏迷、颅内高压等。鞘内注射用强的松10~25mg,或地塞米松2.5mg加异烟肼100mg,每周2~3次,10~15次为1疗程。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结脑”早期的炎症渗出及炎性反应,也可抑制炎症后的纤维化,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防脑动脉内膜炎的产生,抗结核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用已成为治疗“结脑”的常规用药方法。尤其对中毒症状明显,有颅神经和脊髓神经损害表现,蛛网膜下腔阻塞征象,严重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危险者更为适用。在足量抗结核治疗同时,可用泼尼松30mg/d口服,或地塞松10~20mg/d静滴,治疗4~8周,待症状及脑脊液异常开始好转渐减至停用。

(四)降低颅内压及脑积水的治疗

1.颅内高压者及早应用甘露醇、速尿或甘油果糖治疗以免发生脑疝;

2.晚期“结脑”引起的严重脑积水,在紧急情况下先作脑室引流,在脑疝缓解后,再作脑室分流手术。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痰上扰

[主证]头痛呕吐,神识昏睡,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化湿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0g,苍术10g,僵蚕10g,石菖蒲10g,姜竹茹10g,郁金10g,全蝎5g,双钩藤15g,茯苓15g。

若惊厥者加石决明、青龙齿;低热盗汗者加地骨皮、白薇、牡蛎;胃纳不佳者加内金、麦芽。

2.热盛动风

[主证]发热、头痛项强、烦热躁动,甚则神昏,手脚抽搐。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热,熄风开窍。

[方药]羚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0.5g,钩藤15g,生地15g,白芍15g,夏枯草15g,大青叶15g,丹皮10g,全蝎5g,石菖蒲10g,蝉衣10g。

若热盛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烦躁较甚者加淡竹叶,栀子;舌红少苔者加石斛、麦冬;神昏不省人事者加安宫黄丸。

3.阴虚风动

[主证]低热盗汗,手足抽动,或肢体瘫痪拘挛,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龟板15g,鳖甲15g,牡蛎30g,白芍15g,麦冬10g,生地黄15g,钩藤15g,僵蚕10g,蝉衣10g,玉竹3g,忍冬藤15g。

若神识呆滞舌苔腻者加石菖蒲、郁金;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知母。

(二)中医药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1日2次口服,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证。以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躁属邪热内闭者。

(2)紫雪丹每次3g,1日3次口服,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属热盛动风者。

(3)局方至宝丹每次1丸,1日2次,适用于痰热内闭心包证。以身热烦躁,痰盛气粗属痰热内闭神昏不语者。

(4)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脉滴注。1日1次,适用于热盛昏迷病人。

2.针刺治疗

(1)体针:取穴风池、百会、大椎、内关、外关、合谷、阳陵泉、太溪。神昏者,刺十宣、涌泉、人中;高热者可取十宣、大椎、陶道(放血)、人中、营宫(用泻法)涌泉;烦躁、抽搐者,加太冲、照海。

(2)头针:取穴心、脑、肝、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穴。

【预防】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途径传播,它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能在阴湿的地方生存5个月以上,但在烈日暴晒下1小时能被杀灭,因此应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通过呼吸道感染,这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措施;积极搞好卡介苗预防接种,以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加强锻炼,增强体制,注意合理营养,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