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20页(2169字)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般而言,一个继续经营的企业,其经济业务是不断地发生的,日常的经济业务数量既多,同类业务又不断重复,有的业务还非常复杂。因此在会计实务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既能分门别类又能相互联系,极为简便地把各种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变动情况记载下来。这就需要设置和运用会计帐户,使经济业务的发生而造成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得到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对会计对象的组成内容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地分类。这就要借助设置会计科目这一方法。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也是帐户的标准名称。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会计对象。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完整地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状况和结果,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地、科学地分类界定,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各科目之间既相互区别,界限分明,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兼顾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3)设置会计科目时,对会计科目名称的确定要做到含义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便于正确地使用。

(4)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便于记帐、查帐,并能满足会计核算技术现代化的要求,按照电子计算机的特点,对会计科目实行固定编码。

我国工业企业目前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的,这样可以使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口径一致,便于统计和分析。企业在不违反计划、财务、统计制度的规定,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根据具体情况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作必要的增加、合并和减少。

工业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图表1-3-4所示。

图表1-3-4

会计科目表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企业的资金运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全面地反映。各会计科目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会计科目按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借贷记帐法下,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五大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在采用借贷记帐法情况下,工业企业按经济内容对会计科目的分类如下页图表1-3-5所示。

图表1-3-5

2.按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分类

把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三个层次。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帐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组成内容进行总括划分的科目。为上述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的分类就属于这一层次的科目。例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应付帐款”等都是总分类科目。它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内容概括性最强,每个会计科目之间相互区别,各有特性。二级会计科目是对一级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即二级科目处于一级科目之下,在性质上,二级科目从属于一级科目。因而,二级科目反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内容比一级科目具体、明确。例如,在“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下,可以按照原材料的类别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等二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对二级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它处于二级科目之下,一般而言,明细科目是会计科目的最低层次,在性质上,明细分类科目从属于二级科目和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相比,明细分类科目反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更为具体,更具有针对性。仍以“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为例,在其所属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二级科目下,还可按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明细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与明细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表1-3-6所示。

图表1-3-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