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协调概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696页(2084字)
一、会计协调的概念
会计模式是对会计实务活动及其理论基础的标准化的概括和总结。相当长的时期里,会计协调这个重要的进程,也伴随着各国和地区的会计标准化。由于这种活动一般是跨越国境,又称国际会计协调。但是,会计协调实际上不同于社会标准化。约翰·A·威尔逊(John·A·Wilson)1969年撰文指出:“作为标准化的相对概念,协调是指不同观点的重新调和。它是实务和调和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标准化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程序要被其他所有国采纳时。协调成为一个以能在国际范围内被解释和理解的形式进行更好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由此可见,会计协调活动要比会计标准化现实得多。因为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法律制度、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目的是为了保护或控制民族资源。这种民族主义倾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各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协调的第一步就是确认这些国家的会计特点并使其与其他国家的目标重新调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改正或取消有关的障碍,争取一个可以接受的会计协调局面。
会计协调活动最后常常要落实到会计标准的协调上,因此,国际会计标准的协调也就成了国际会计协调的核心。国际会计标准协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理论上产生了一套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会计准则,协调各国会计实务,达到各国会计资料的可比,并能为众多的有关利益集团的理解、接受;二是在实践中界定会计信息公开的范围,协调跨国公司与其附属公司的东道国的利益,形成一套较为统一的,能为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双方接受的会计准则。
二、会计协调的意义
会计协调具有许多优点。现简述如下:
首先,对许多国家来说,会计和审计的成文准则还没有颁布或者尚不完备。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的引进和消化,不仅能节约独立编制会计准则的成本,而且能够跃升至国际会计活动的主流之中。对于这些会计水平不发达的国家来说,积极地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必将有利于本国会计水平的迅速提高。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会计协调必将促进世界范围内会计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所带动的世界经济的日益增长的国际化和各国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也对国际公认的会计和审计准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通过会计协调,可以消除对其他国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疑虑,增进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尽可能减少国际经济往来和投资、贸易中信息不明,决策不当的风险。也就是说,会计协调将大大促进国际交换,订价和资源分配的正确决策,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更有效运行。
最后,会计协调为国际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管理手段。国际企业的众多分子公司必须按照各自东道国的法律和会计惯例要求编制各自的会计报表,跨国公司必须对这些报表加以合并,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报表,以反映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会计协调的结果会使这些合并工作更迅速地开展。由此也可以看出,会计协调将对国际企业的内部管理提供巨大的帮助,便于颁布不同国家的分子公司依据相同的准则来理解和执行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战略,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协调经营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
三、会计协调的难点
会计协调之所以不同于国际会计标准化,就在于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世界范围建立一套通行无阻的会计标准并使全球的会计按照统一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会计协调必然是在下述难点宏观存在的情况下展开的。
首先,税收都是各国会计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既然各国的税收制度大相径庭,那么各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多样化就是势在难免。既然各国政府没有协调税制的任何迹象,作为会计协调障碍之一的税收差异不可能消失。
其次,会计政策常常成为各国政府为达到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相一致的政治或经济目标的“时髦”手段,时不时地启用或变动。既然没有希望在国际上建立一个单一的政治或经济制度,那么现存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差异也将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扮演国际会计协调的障碍角色。
另外,会计师从业的资格评定和执照颁行的制度本身也成为会计协调的障碍。各国对从业的会计师基本上都有一套资格评定和执照管理制度。对来本国从业的外国会计人员,各国都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例如1976年法国规定任何外国会计师要在法国开业必须先通过一次专门的口试。中国干脆不允许外国注册会计师来华从业。这就为深入进行会计协调造成了重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