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90页(1646字)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推行标准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标准化,对于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充分利用国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开辟国际市场等有着重要意义。

1.标准化和标准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1980年对标准化和标准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给出反复应用的答案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简言之,即制订、颁发与实施标准的活动。标准是由有关各方面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坚实基础上,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

我国国家标准对标准化、标准规定的定义为: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我国所规定的上述定义,在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在标准化的目的、对象、基础和主要特点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2.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的经济效果,或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最佳秩序会导致获得最佳的全面的经济效果,而经济效果往往是社会效益的集中表现或主要方面。在标准化实践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项标准贯彻以后,对整个国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某一个部门或某些企业在一定时间之内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从全面的经济效果来考虑,这项标准化活动是可行的。当然国家也应设法采取经济或技术措施,尽可能弥补有关部门和企业所受的损失。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标准化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最佳的社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有些社会效果有可能转化为经济效果。

3.标准化的对象。标准化的对象,既包括“事物”,又包括“概念”。对“事”制订的标准,一般属于管理标准和方法标准;对“物”制订的标准一般属于产品标准;对“概念”制订的标准一般属于名词术语标准。只有具有“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才需要制订标准。

4.标准化的基础。标准化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表明制定标准和开展标准化活动,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认真和系统地在收集、总结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就是对现有的科学、技术、经济的成果和生产实践的经验,加以分析、比较、综合和选择的过程,选出具有最佳的技术经济性能的方案,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技术发展的新成就以及生产实践中的新经验都必须纳入标准,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

5.标准化的特点。(1)技术先进,为了使标准化活动始终能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步伐保持一致,标准必须始终保持技术先进,并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修订;(2)协商一致,在标准化活动中,各方面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由有关方面进行协商与协作,使制订出来的标准能考虑和照顾到所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利益,这样才能被有关方面所接受和贯彻;(3)权威性。作为标准化活动的成果的标准,必须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或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在我国,标准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4)实践性。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实践中贯彻执行才能获得。标准化实践包括标准的制订、贯彻、修订、再贯彻的循环往复过程,只有不断循环标准才有生命力。

上一篇:现代标准化 下一篇:工程师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