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252页(1692字)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具有输出某种产物的目的,但不能无中生有。当有输入时,并经过处理后,才能得到输出。输出是处理的结果,代表系统的目的;处理足使输入变为输出的一种活动。输入、处理、输出是组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若再加上反馈,则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其框图如2.1.1-1。
图2.1.1-1 系统的组成
系统方法,是合理地研究和处理组成系统间诸因素的整体联系的方法。它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概念为研究和设计名种系统对象提出基本的原则,作为科学方法的入门和向导,引导工程师有效地完成各种系统设计。系统方法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等基本原则。
1.整体性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人们对它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以有机的整体取代了被分割的部分。昔日人们追求最基本部分的效果,今天看来,必须寻求由各基本部分所组成的系统的最佳。列宁说:“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采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设计,正是针对把事物进行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片面观点,指出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
2.相关性
科学发展的全部成就,证明了普遍联系观点的真理性,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揭示了各种物质状态、运动状态之间的普遍联系。例如,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揭示了曾被认为是互不联系、互不依赖的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揭示了社会和自然的联系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总之,客观世界就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系统方法的相关性,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由于事物总是存在于某个系统之中(也就是处于某种联系之中),所以,如果把一事物从某个系统中分离出来,它们必然要落入另一系统,并获得新质。为此,系统方法要求把任何事物作为某个系统的一个要素来研究。客观事物存在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因果关系,系统关系、结构关系和功能关系等等。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系统的多样性。各类关系之间界线的相对性,导致未知联系向已知联系的转化,形成未知系统向已知系统的过渡,这就是系统设计。
3.有序性
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而且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凡是系统都是有序的,系统的有序性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任何一个系统,都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更高一级系统的要素(或称子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通常又是较低一级的系统。系统的稳定联系构成的系统结构,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模式,它既可按垂直方向进行描述,以区分系统的各种层次和等级,也可按水平方向描述,以掌握系统的同类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4.动态性
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多数是结构复杂和高度活动的系统。系统方法的动态原则,就是适应这种客观需要产生的。为此,不仅要研究各种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活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且还要探索它们发展变化的动因和规律,从而设计系统,为社会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