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基本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417页(4279字)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管理原理是对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表述。管理原理源于实践,是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论指导和准绳。
1.系统原理
系统是指由事物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力、财力、设备、材料、能源、任务等)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客观存在的,由诸要素组成的各种独立事物,都可看作一个系统,如一个公司、一个工厂、一项工程等。一个大系统可以根据功能不同的需要再划分成子系统,但他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是处在一个整体之中。科学的管理就是要运用系统原理,以达到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
管理组织具有以下的系统特征:
(1)目的性。一个系统,必须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的,系统内各部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并争取得到最好的效果。不同系统有不同的目的。要实现系统的目的,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功能,系统功能是系统为达到其目的所具备的能力。
(2)整体性。管理必须有全局观点,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统筹规划,必须有一个考虑了尽可能多的诸要素的模式。通过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更高的价值和功能,从而出现最佳功能和最佳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挖东墙补西墙是科学管理的大忌。
(3)层次性。任何复杂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各层次之间,应该职责分明。由于设置子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管理的局部化和简单化,使之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应给予子系统以必要的权力,以发挥其作用。在管理上要防止管理层次混乱,特别是上一层次不要随便干预下一层次的工作。有些领导人喜欢大小权都独揽,使下级没有责任(也无责可负),失去主动性,一切问题上交,致使领导人成天忙于应付具体事务。因此,领导人要做好领导人的事,各层要做好各层的事,做到各负其责,调动各层次的积极性,这才是有效的管理。
(4)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具有特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例如,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劳动人事、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技术等各功能子系统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功能不键全,都将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
(5)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更大的系统之中,这就是系统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对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系统也影响着环境。系统不能主动地适应环境,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走向衰亡。因此,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系统原理主张把管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各层次的合理设置、各子系统的有机联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进而寻求系统的优化。这是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方法。
2.整分合原理
整分合原理是管理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个原理,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必须经过在整体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的管理过程,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任务。不能设想离开了整体规划、明确分工和有效的综合管理会取得成功。
整分合原理有以下三个环节:
(1)整体把握。对如何完成整体工作必须有充分细致的了解,然后从整体要求出发,制订整个系统的目标,这就是完成管理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所谓整体把握,就是不仅要掌握本部门、本系统的全面情况,而且必须了解本部门在本行业、本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切合实际的系统目标,完成管理任务。
(2)科学分解。将整体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组成单位,进行明确分工,使每项工作规范化,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
(3)组织综合。分工并不是现代管理的终结,分工也不是万能的,它也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如分工的各个环节容易产生矛盾和相互脱节,因此就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综合,使各个环节同步协调、有计划地综合平衡发展。这样的管理过程就是有分有合,先分后合。
在运用整分合原理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管理本身的功能是不能分解的。每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实行分工以后,它就必须具有完全的管理功能。
②基层独立功能单位一定要有必要的自主权,如果没有这种自主权,那么管理就剩下形式的外壳,而失去其基本功能单位的活力。
3.反馈原理
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定目的。面对着大量的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管理高度有效,关键是必须建立起一个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系统,这一反馈系统效率的高低,正是一个系统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标志。
现代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善于捕捉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相应的变革,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如此不断螺旋上升,使管理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
4.能级原理
在现代管理中,机构和人都是具有一定能量的,而且这种能量有大有小,是可以分级的。能级原理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能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机构,给予不同的权力,安排与职位能级要求相适应的人去担负管理任务。
能级原理要求管理系统有稳定的组织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一般是封闭的正三角形或金字塔形的结构,上面具有尖锐的锋芒,下面又有宽厚的基础。一般的管理三角,可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是经营层,它是确定这个系统大政方针的。它的根本作务是确定把这个系统经营成什么模式。第二层是管理层,它是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动和组织人、财、物等管理内容的。第四层是操作层。它从事操作和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差别,不能混淆。管理组织中的能级不清、结构层次不合理、倒三角形或棱形结构,者是不符合能级原理的。
5.弹性原理
管理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便及时适应客观事物的各种可能的变化,才能实现有效的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管理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这是由管理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管理科学所研究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因素的,也不是少量因素,而是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管理决策总是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人们想要掌握所有因素是不可能的,要百分之百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管理工作都会有不够完善之处,一个管理人员的决策也绝不会是“绝对正确”或“一贯正确”的,因此,管理必须留有余地。
(2)管理工作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管理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管理不仅是多因素起作用,而且是人和社会活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能动的人,这就增加了管理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管理办法都必须随着时间、地点、条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绝对化、僵硬化。
现代管理的弹性,应当是积极的弹性,即既有积极的目标、计划和指标,又在各管理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事先准备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充分分析事态的多种可能发展的趋势,提出可行的紧急处置措施,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6.动力原理
动力原理是指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正确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运转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动力原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他原理的效能。
一般而言,管理中的动力有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1)物质动力。物质动力是基本动力,物质动力不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讲经济效益。任何企业都必须有物质动力,将物质利益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便是现代管理的必然外延。
物质动力并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会产生副作用,还必须充分发挥其他两种动力的作用。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观念、理想、信仰等精神方面的追求所形成的动力。精神动力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人和组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精神动力可补偿物质动力的不足,在特定情况下可成为决定性的动力。
(3)信息动力。信息动力是指信息交流所产生的动力。信息是组织中一项重要资源,它是决策和计划的基础,是组织和控制管理过程的依据与手段,是各工作环节和部门的纽带。信息闭塞,就会麻木迟钝,缺乏前进的动力,信息反映出来的差距可以转变为奋发进取的力量。
上述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管理活动客观规律性的表述,是管理实践的理论指导。学习管理原理固然重要,但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这些原理,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成长为有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