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周朝春秋时候,鲁国有一个孩子,名叫仲由,字子路。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填饱肚子,他经常跟随父母到山上挖野菜、采野果充饥。可是,他的父母亲身体多病,不能经常吃野菜,怎么办呢?那时候,他的家离集市很远,想要买到米粮,需要走百里的路程。
子路事亲,百里负米——颐和园廊画
为了让父母亲吃到米饭,子路不怕苦,不怕累,开始去百里之外买米,再把沉重的米袋背回家。冬天,刺骨的寒风阵阵吹过,子路单薄的身子在风中颤抖,不知道在冰雪上摔倒多少次。夏天,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子路背着米,走在路上,汗水湿透了衣襟。
即使是这样,子路也毫不在意。他想:“只要父母亲能吃到米,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当他看到父母亲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子路的心里开心极了!
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寒,子路始终坚持着去百里之外背米。他的孝行在乡亲们的口中流传着。后来,子路长大了,楚王敬佩他的德行,请他到楚国做了官,并赏赐给他万斗的米粮,上百辆马车。
从此,子路过上了衣食丰足的日子。遗憾的是,这时候,他的父母亲已经过世了。每当子路思忆起父母,回想到过去艰难的岁月时,他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心想:“如果父母亲能健康地活着,过上安康的日子,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