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中国共主及帝王之头衔,意指上天之儿子,象征统治天下之权力源自上天。
黄帝、尧、舜都被尊为天子。周朝以“天子”为君主正式名号。自秦始皇始,中国统治者都冠上皇帝头衔,也称天子,类似于单于、天皇、可汗等称号。天子的命令又称“圣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两朝使用的“奉天承运皇帝”一辞,彰显了帝王权力受命于天,西方称君权神授。“天”在此意为“天神”或“上帝”、“天公”。
背景
随着人类由渔猎采集时代演化到畜牧农耕时代,原先人们在渔猎时对于体力和反射神经的要求极高,但到了农牧时转而开始重视起了管理、守望、互助合作。反映在宗教现实上,也由对于禽兽草木的力量万物崇拜转型到了对于祖先灵魂、英雄、智者的人形崇拜。
随着人口数目的增加,上下之间的阶层关系也益加严密。在上位者意欲领导统御众民,在民智未开的时代,只有透过宗教是迅速而便捷的。为了自己在民众之中的威信,自己或手下的依从者便会加上特别的传说:或是诞生时有异象、或是天赋异禀、或者智勇过人。建立一般人对领导者的崇拜与信心。
周朝时,君主们管理的国土或民众已经扩大到包含许多不同的氏族与部落。君王本身所拥有的传说显然无法贴切的让所有的人民都明白,君权神授的概念在此开始萌芽——我的权力是天地一切执掌者所赋予的。天是每个人都必定看得到的,又接触不到的。这样的概念一经释放,便可以在群众心中形成敬畏的心态。
权力
在古代中国,不少思想家认为,天子只是“受命于天”,而非至高无上者,即使是人中之王,还是要受天命约束。倘天子“逆天而行”,如暴虐无道使百姓受苦,人民是有权推翻他的。如儒家的孟子就曾经说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诗经·小雅·北山》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天子是受命于天,因此统治世上每个角落。[9]:203不只本土,周边各民族也必须承认天子权威,受其册封并向其朝贡;如有不从,就遭到无视,或视其为化外之民、蛮夷戎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