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公给他界定的没有成为帝王的原因。
且不论太史公的定论依据何处,但就他的“禅让制”说,史学界就颇有争议。一种说法是认为“禅让制”确实存在,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禅让制”是太史公对政治制度的理想化,实际应该是尧年老后被舜所囚,舜夺取帝位,舜年老后被禹所逼,禹夺取了帝位,太史公说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是因不肖而不能继位是为“禅让制”寻找理由。
商均塑像
另一方面,外部的因素也让他无法承继帝位,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根本不允许并不具备帝王之才的商均世袭罔替。这一点与子承父位的“世袭制”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近四千年的“世袭制”时期,特别是封建社会中后期,不乏一些平庸无为的皇帝,甚至有一些根本无执政能力的儿皇帝,但是,在他们世袭王位时,帝国的经济实力已经相当雄厚,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已非常完备,那怕是再平庸无为,只要能照章行事,就可以稳稳当当做几十年皇帝。假如商均是生活在这个时期,则完全有能力继承帝位。因此,商均没有继位一是因其不肖,二是因社会环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