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举重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会工作手册》第810页(1841字)
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举起杠铃、壶铃、石担和石块等重物,主要比试力量素质的运动竞赛项目。正式比赛项目包括双手抓举和挺举。成年男子体重分级的正式划定从52公斤级开始(以不超过为准,下同),还设有56公斤级、60公斤级、67.5公斤级、75公斤级、82.5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110公斤级、110公斤以上级(体重在110公斤以上)等10个级别;成年女子体重分级的正式划定从44公斤级开始,还设有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7.5公斤级、75公斤级、82.5公斤级、82.5公斤以上级(体重在82.5公斤以上)等9个级别。(一)抓举:运动员用快速连续不断地动作,将杠铃从地面提起,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并支撑住杠铃的动作。抓举技术动作通常可分解为:预备姿势、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与起立、放下杠铃等几个部分。抓举时一般均采用两腿左右分下的下蹲式,发力一结束,立即下蹲将身体移至横杠下,这时两臂继续上提,向上伸肘、翻腕、锁肩,并将杠铃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随即从下蹲部位起立站直,此时,两脚应站在与躯干和杠铃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横线上,并保持稳定,待裁判员发令后,再将杠铃放下,试举即算成功。抓举时,运动员一般都采用宽握距,较宽的握距可以缩短杠铃上升的距离,便于迅速伸臂支撑杠铃;下蹲后重心较低,容易保持平衡。(二)挺举:挺举的全过程比抓举所用的时间长,主要由下蹲翻和上挺两部分组成。下蹲翻技术动作可分解为:预备姿势、提铃、发力、下蹲和起立等几个部分。挺举均采用约同肩宽的窄握距,发力后,应迅速转肘下蹲,将横杠放置在锁骨和两肩三角肌上,身体保持抬头挺胸、腰背收紧、大腿压小腿的姿势,然后伸腿站直。上挺技术动作可分解为:预备姿势、预蹲、上挺发力、箭步分腿支撑与起立、放下杠铃等几个部分。发力时应用伸膝、提踵的力量,在杠铃获得加速上升的瞬间,两臂用力向上伸直,两腿迅速前后成箭步分开,此时,躯干固定,两臂伸直将杠铃支撑在头上,身体重心和杠铃重心保持在同一垂线上。然后蹬直前腿收后腿使两腿伸直,两脚站在与躯干和杠铃的平面平行的同一横线上,待裁判员发出信号后,放下杠铃即算成功。正式的举重比赛在坚固的4米×4米的木制台上进行,所用杠铃必须是标准杠铃,其横杠长2.20米,直径2.8厘米,两个内卡箍之间的距离为1.31米,是用强度大、弹性好的合金钢制成,两端有0.25公斤至25公斤等10种不同重量和型号的钢制杠铃片。举重比赛分为个人竞赛、团体竞赛、个人及团体竞赛3种。个人竞赛根据每个运动员在该级别中所得的总成绩计算个人名次。团体竞赛以每个团体中每个运动员所得分数的总和计算团体名次。个人及团体竞赛,先确定个人名次和得分,再综合个人的分数计算团体名次。每次比赛中,运动员按抓举挺举和总成绩(抓挺之和)计取名次,男、女子组分别设有30项和27项名次和记录。同级别运动员单项和总成绩相等时,以赛前体重较轻者名次列前。如赛前体重相等,则在该项竞赛结束时立即称量体重,体重轻者名次列前。如仍相等,则名次并列,并列所得分数均应为该名次应得分数。举重竞赛必须在同一场比赛中,分别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的比赛顺序完成。抓举比赛时,如在上举过程中,出现悬垂提铃,中途停顿,两臂伸展不均或有屈伸动作,用推举完成最后动作,膝或臀部触地,离开举重台等情况,将判该次试举失败;挺举比赛时,如在上挺过程中,出现一次以上的预蹲,在起立时两臂有屈伸动作,两臂伸展不均或停顿,用推举完成上挺动作,离开举重台等情况,将判该次试举失败。在一场中,每一个运动员抓举和挺举各有3次试举机会,破记录可进行比赛外的第4次试举,如成功只算破记录不计成绩。运动员前几次试举成功的成绩离世界记录在10公斤以内时,即可要求破记录试举。第2次试举需加5公斤或以上重量,第3次试举需加2.5公斤或以上重量,破单项记录需在原记录基础上再加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破总成绩记录,其重量必须超过原记录2.5公斤或2.5公斤的倍数。运动员单项成绩以抓、挺各3次试举中所举最高重量计算,两项最高成绩相加为个人的总成绩。运动员试举成功与否,由3名场上裁判员判定,并用白灯信号表示成功(两个白灯即可)用红灯信号表示失败(两个红灯为准)。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果抓举3次均失败,仍可以继续参加挺举。如取得成绩符合规则要求,也可参加破记录挺举。但是如果不参加抓举,不得直接参加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