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地税业务手册》第599页(4894字)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它可以用相对额与绝对额两种方式来表示。相对额表示的是税收负担率,它是用税额占税基数量比重来表示的;绝对额表示的是税收负担额,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税款额。从不同角度看,税收负担可以分为社会总税负和纳税人个别税负,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直接税负和间接税负等。
税收负担是税收政策的核心与灵魂,它具体体现了国家的税收政策,它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所以,制定税收政策首先应考虑税收负担定的是否合理。定高了,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定低了,又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负担水平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二者必须相互兼顾,才能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作用。
一般衡量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实际税收负担率和名义税收负担率两个指标。
实际税收负担率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与其各种收益之和的比率,它反映了纳税人实际负担的税负水平。但是由于纳税人可以享受税收政策中规定的许多减免税的优惠政策,所以一般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小于名义税收负担率。
名义税收负担率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款额与其各种所得或收益之和的比率。它是比较纳税人所承担的税负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依据。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因素。它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与人均国民收入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制度与程度;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体制;国家的财政政策与收支状况等。二是税制因素。包括计税依据的确定,税率的高低、减税、免税、附加和加成等规定。三是非正常因素。包括纳税人的守法程度,征收管理水平等。但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财政资金的需要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承受能力。
三、税收负担的意义与作用
税收负担对社会经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总税负影响着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协调与发展;影响国家财政收支规模,影响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速度与方式;影响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分配格局;影响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等。
2.不同经济成份的不同税负影响所有制结构。
3.部门、行业税负影响产品、产业结构。
4.地区性差别税负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5.涉外税负影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6.纳税人的个别税负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水平,而且影响其生产经营方向以及其投资能力,而且还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
7.特定政策下的税收负担,影响劳动就业等。
税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税收负担来实现的。
四、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作为一种经济负担。体现的是税收分配的流量。税负的轻重一般以相对数即税收负担率大小表示,是纳税人的实际纳税额占其课税依据如收入额、收益额、所得额、财产额等的比率。它突出体现了税收负担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既要反映宏观经济的总体负担,又要反映微观经济的个体负担;既要有反映多种税的综合负担,又要反映某一种税的单项负担,这就必须有与此相配合使用的各种量度的税收负担指标来反映。
(一)税收负担总水平的衡量
税收负担总水平的衡量,是从全社会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的,它可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负担的总体状况。其主要指标有国民收入负担率和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1.国民收入负担率。
国民收入负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收入的比率,其公式为:
2.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其公式为:
以上两个比率又称宏观税率,它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国民收入或社会产品的总体占有水平,它是国家之间进行总体税负比较的重要指标。
(二)纳税人税收负担水平的衡量
它是从纳税人角度考核税收负担水平的。它能具体反映出各类纳税人的税负状况,是国家制定税收制度的重要依据。其具体指标主要有:企业税收总负担率、企业收益负担率、企业净资产负担率、企业留利税收负担率、个人收入负担率等指标。
1.企业税收总负担率。
企业税收总负担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款的总额与同期企业各项收入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企业税收负担率反映了国家参与该企业各项收入分配的总体规模,它是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的综合性指标。
2.企业收益负担率。
企业收益负担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缴纳的各种收益税额占同期企业收益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此负担比率最常用、最直接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负担国家税收的状况,它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重要依据。
3.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比率。
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比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纳税总额与企业净产值或企业增值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企业净产值税收负担比率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净产值中负担国家税收的状况。
4.企业留利税收负担率。
企业留利税收负担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留利实纳税额合计数与企业留利之间的比率。其公式为:
此比率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留利中负担国家税收的状况。
5.个人收入负担率。
个人收入负担率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缴纳收益税额占同期个人收入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此比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收入中负担国家税收的状况,也体现了国家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水平和程度。
(三)对某一税种或税类的负担衡量
从税种或税类的角度考核分析税收负担水平,可以了解到某类税收对其调节对象的调节程度,以及其调节对象的承受状况。从而可以反映出国家税收对具体某类税种的调节水平。
税种或税类负担比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实际征收入库的某种或某类税收收入总额占该税种或税类征收对象数额或数量的比率,其公式为:
考核某类或某税种的税收负担率,一般都选用主要的税种。如所得税、增值税等。
通过上述各种指标具体考核各层次的负担情况,对量度税收负担实际水平,分析其与经济状况、财政的关系,调整、改进税收工作,完善、改革税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负担的确定原则
(一)取之有度的原则
国家为了实现其统治职能,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就必须要有财政资金,所以必须征税。但也不能征税无度,税负过重,将影响纳税人的积极性,甚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社会总税负要依据国家的经济的现有水平,以及其负担能力来确定。它既考虑国家的财政需要,又要照顾到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使二者相适应,作到取之有度。这样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二)公平税负原则
公平税负原则是国家的税收负担应该公平地落实在每个纳税人的身上,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对各纳税人的收入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他们税收负担与税后收入趋于合理与平衡,以此鼓励各纳税人在公平合理的税收条件下平等竞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平税负可分两个方面,即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经济公平是指国家根据经济政策的需要,对相同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实行相同的税负,达到平等纳税;对不同的征税对象的各纳税人,设计各种不同的税负,以调节纳税人因资源、价格等条件不同而造成的级差收入,使各纳税人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对国家限制和鼓励的课税对象,应实行差别税负,以达到限制和鼓励的政策和目的,从而引导国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社会公平是对收入悬殊的纳税人,国家通过税收调节,以缩小纳税人之间的差距,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但谋求社会公平时,必须坚持税收的激励效应与效率优先原则。
(三)量能负担的原则
社会总税负的多少要依据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来确定。纳税人的个别税负还要依据各个不同部门、行业的纳税人的个别负担能力来确定。这是量能负担原则的核心。即使社会主义总体税负合理,而个别税负结构及其分布如果失去平衡,也会导致各纳税人之间的利益水平和自我改造、发展能力相差悬殊,最终还是会破坏经济的协调性而使总税负公平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