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组织在社团中新的工作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813页(3649字)
对众多的社团组织如何加强引导与管理,怎样做好监督与规范工作是我们目前必须重视的问题。及时引导民间社团组织,发挥其社会影响作用,让大多数民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丰富物质和文化生活,舒畅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共同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同时又必须防范别有用心者从中进行破坏活动。党组织作为社团的政治核心,如何将把握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与尊重社团独立工作、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在对社团特点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党组织在社团中新的工作方式。这既是紧迫的时代需要,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探讨社团党组织的工作方式,首先要统一对社团党建工作的认识。由于社团成员一般以专业、志趣、爱好等相同而凝聚成组织,有些人对是否有必要在社团中建立党组织、怎样才能处理好社团党组织与社团的关系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如:①认为社团的学术性、专业性较强,即使在社团中建立独立的党组织,也很难发挥有效作用;②认为社团属于民间性团体,且组织机构松散,很难建立党组织,如果建立党组织,把机关行政管理一套照搬过去,会弄得不伦不类;③认为设立社团党组织,将改变社团自主、自治、自理的性质,影响社团实际作用的发挥,失去社团作为社团组织存在的意义;④由于一些社团负责人自身不是党员,以为建立社团党组织会妨碍社团正常工作的开展,有的社团工作人员也担心成立社团党组织后,难于处理好与非党社团负责人及非党社团成员的关系;⑤认为目前社团发展还不够成熟,许多社团工作人员和社团成员与原工作单位保持党组织关系,归属上具有双重身份,建立社团党组织,管理工作会更加困难、复杂,等等。
我们应该从社团发展的背景、社团特点和目前社团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出发,认识到加强社团党建工作,是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体制环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充分理解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1)完善党与党员及群众个人的联系和领导。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社团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中介的形势下,过去以系统为基本线索,以单位作为基点的“党-单位个人”的联系模式,尽管形式上可以覆盖几乎每一个个人,但不能覆盖个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由于个人对单位的归属感下降,与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有可能发生某种脱节。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一些没有部门的单位和没有单位的个人,且个人在不同单位间的调动较过去大大频繁。因此,“党-单位-个人”的联系模式的覆盖面事实上不可能完整,今后将更不完整。如果继续实行那种相对单一的联系模式,势必导致党员在组织上和思想上与党的联系趋于松散,群众也同样如此。因此,从保持和提高党组织覆盖面的角度出发,党经由系统、通过单位联系群众的模式必须由“党-社团-个人”的联系模式加以补充。
(2)改善党与社会各阶层与群体的联系和领导。社团联系的是地位、专长、兴趣和政治、经济及社会倾向相近的群体。如果说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个的点,那么,社团则联络了分散在各个点上具有共同特点的个人,代表了一个个不同的面。加强社团党建,也就加强了党与各阶层、各群体的联系和领导,通过这个渠道,能够更好地把党的方针、路线贯彻到各阶层和各不同群体中去,也能更直接地集中各阶层和群体的正确意见。
(3)加强党对转型时期社会整合过程的领导。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上社会发展程度还不高,各种不良倾向对不同阶层群众仍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社团具有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但社会化程度还不很高的环境下,如果放松了对社团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些社团仍可能发生消极作用。加强党对社团的领导,能够有效地化解社团发展中可能产生的消极倾向,发挥社团在整合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保证党对社会整合过程的领导和控制。
由此可见,社团党建无疑是重要的,但社团党组织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工作方法是关键因素之一。社团党建是一项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的事业,社团党组织开展活动要根据社团本身的特点,探索和研究符合社团组织发展规律的工作方式。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调调,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探索社团党建的新的工作方式,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
社团党建的组织建设是前提,思想建设是保证。社团组织建设首先要做到正确的功能定位,做好信息传输工作,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正确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收集反馈群众的意愿,特别是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其次,社团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再次,要围绕群众抓好党建,团结、教育和带动群众,弘扬社会正气,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办“文明”社团,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建设上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不断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立足当前,大力推进社团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展思路,扎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和工作水平,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保证社团党组织工作扎实和有效地开展。
(2)政治领导与社团业务指导的关系。
社团党建的目的是把好政治关,注重政治领导,关注社团的业务发展。在现阶段社会环境下,不少社团组织还带有一定的官办色彩,出于经费与开展活动的原因,具有官方背景会有很大的便利,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在某些社团组织中官僚气与盈利性颇为流行。处于转型阶段的社会法治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而在推行市场化机制时期,经济效益带有更大的诱惑,一些社团由此把追求经济发展当作目标,由此产生一些不良倾向。对此,社团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导向作用,引导和督促社团遵循法治规范开展社团业务,通过正当经济手段开拓社团工作局面。政治领导不是具体参与干涉社团的业务发展。社团党组织要避免使用计划体制下的行政机关管理方式,来参与社团工作。一些传统的群众社团组织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探索和研究适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模式,梳理社团党建与社团业务指导之间的关系,根据社团业务发展的需要,发挥社团的活力和作用。
(3)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社团党建要以党组织为核心,建立与完善社团与社区、政府、单位等的纵向沟通和横向联系,理顺社团发展的外部关系,为社团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要协助社团主管部门加强对社团发展中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社团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遵纪守法,规范有序地发展。作为基层群众组织的社团,在政策咨询、活动场所、创办经费等方面难免会碰到困难,这是许多社团需要通过领导干部兼职和社会名人担任社团负责人的基本原因。社团党组织要在相关的问题上,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这也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组织威望的有效方式,从而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强化党的执政基础。
从上面的分析看,社团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思想引导,通过各种方式将党的方针路线渗透到社团工作之中,而不是具体干预社团工作;
(2)要注重服务,通过为社团创造工作条件,理顺内外关系,积极支持社团工作,树立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社团成员中的威信,从而加强党组织在社团中的地位。
(3)要尊重社团骨干,依托他们开展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团党组织在社团工作中应处于第二线,应做好幕后英雄,不应排除社团骨干,直接组织和管理社团活动。社团骨干是社团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倾向对社团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社团党组织最重要的工作重点之一。
(4)要灵活多样,适应各个社团特殊群体的特殊兴趣和要求,选择适当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