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脒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75页(1289字)

杀虫脒又称氯苯脒、杀螨脒,为有机氮类杀虫剂,溶于水,遇碱失效。

【毒理】 中等毒性,大经口半数致死量约为340mg/kg。在体内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对胆碱酯酶无抑制作用。其代谢物及工业品杂质对膀胱有刺激作用,并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经肾排泄,尿中可检出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小时。

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无力、肢体麻木、精神萎靡、嗜睡、昏睡等症状;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脑水肿。

2.血液系统: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表现,皮肤紫绀,呼吸困难,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

3.泌尿系统:中毒后12~24小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出血性膀胱炎症状。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可出现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减退等症状。

5.其他:可出现心肌炎、心律紊乱、体温升高和肺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

1.尿中检出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

2.对呕吐物或剩余食物进行毒物鉴定。

【治疗原则】

1.清除毒物

(1)皮肤污染者用肥皂水清洗。

(2)口服中毒者应催吐,用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导泻。

2.静脉输液、利尿:以加速毒物的排出。

3.对症治疗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应用美蓝1~2mg/kg,加入葡萄糖内静脉注射,必要时1~3小时可重复注射,至紫绀消失为止。亦可缓慢静脉注射0.3%过氧化氢溶液(用葡萄糖液稀释),每次60~100ml,30~6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200~240ml。

(2)出现溶血者:早期足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谷胱甘肽每次100~500mg,肌注或静脉注射,每天1次;碱化尿液。

(3)出血性膀胱炎:需碱化尿液,输液,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防治感染。

(4)意识障碍者:应用苏醒药物、脑代谢制剂和能量药物;同时注意保护心肌和肝脏,防治脑水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