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新型抗生素的应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872页(4692字)

1.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必要性:抗生素是临床抗感染的主要药物,由于近年来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细菌获得耐药性的增加和转移播散成了世界范围的大问题,耐药菌株越来越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显着下降。

由于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不论多新多好的抗生素上市后,耐这种抗生素的细菌旋即产生,而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耐药菌比例也在升高,如能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则能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除继续研制对耐药菌有效的抗生素外,还必需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和培训。

2.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熟悉细菌对抗生素存在的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的动向;不能根据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变迁来选择抗生素;不了解抗生素发展动态,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和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别,因而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往往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老抗生素作用特点;未能很好地掌握感染疾患的发生发展规律;某些常规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给药途径不当。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应从合理选药与合理给药两方面着手。合理选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②根据分析感染性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基础病的关系选药。③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和药理作用特点。④熟悉国家的法规。

4.新型青霉素类的应用

(1)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①品种:本类青霉素包括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②共同特点:主要特点为耐青霉素酶,对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③各药的作用特点

a.苯唑西林:肌注后有效浓度可维持6小时左右,自上世纪60年代上市以来耐药菌比例不断升高。静滴:小儿每日50~200mg/kg,分3~4次用。

b.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骨髓炎,全身用药配合局部骨髓注入,疗效可达90%以上。静滴:小儿每日50~150mg/kg,分2~4次用。

c.双氯西林:对耐药的肺炎球菌作用比青霉素强100倍,对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敏感。口服:小儿每日30~50mg/kg,分4次空腹用。

d.氟氯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苯唑西林强,小儿每日25mg/kg,分4~6次用。

(2)广谱青霉素:重点介绍酰脲类青霉素。

①品种:酰脲类青霉素主要品种有呋苄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②共同特点: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有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具有良好的膜穿透作用。

③各药的作用特点

a.呋苄西林: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小儿每日100~150mg/kg,分4次用。

b.哌拉西林: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小儿每日100~300mg/kg,分3~4次用。

c.阿乐西林:主要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小儿每日100~300mg/kg,分4~6次用。

d.美洛西林:对绿脓杆菌、赛氏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菌、沙雷氏菌,以及大部分厌氧菌均有优越的抗菌活性。小儿每日100~200mg/kg,分3~4次用。

(3)抗阴性杆菌抗生素:该类抗生素只有美西林与替莫西林。

①美西林:只作用于部分肠道阴性杆菌,对其他革兰阳性球菌无作用,但与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西丁等合用治疗阴性菌感染可明显提高杀菌作用,小儿每日30~60mg/kg,分3~4次用。

②替莫西林:具有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主要作用于阴性细菌,无小儿的具体剂量。肌注:成人每日1~2g,分2次用。

(4)青霉素类混合物

①新灭菌:山氟氯西林与阿莫西林按1∶1组合成的复合物,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小儿每日200mg/kg,分2次用。

②克菌:含阿莫西林及双氯西林的复合型抗生素,口服小儿每日60~100mg/kg,分3次用。

5.头孢菌素类与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开发头孢菌素与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然是新抗菌药物开发的热点,新品种日新月异,越来越多。

(1)二代头孢菌素

①品种:最能代表第二代头孢菌素的品种为头孢呋辛,其他有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头孢氟氯、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氯碳头孢与头孢普罗。

②共同特点:提高了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抗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加强,对阳性球菌包括产酶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保留较好的抗菌活性。

③各药作用特点

a.头孢呋辛:对β-内酰酶有高度稳定性,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可达到治疗浓度。该药的水溶液性质稳定。静滴:小儿每日50~100mg/kg,分3~4次用。

b.头孢孟多: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属的作用比头孢噻吩更强,抗流感杆菌的作用强。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口服:小儿每日50~150mg/kg,分3~4次用。

c.头孢替安:抗菌作用与头孢孟多相似,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伤寒杆菌、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静滴:小儿每日40~80mg/kg,分3~4次用。

d.头孢克洛:对阳性菌的作用比一代头孢菌素稍强,抗菌作用与头孢氨苄相似,但对抗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更强。口服:小儿每日20~60mg/kg,分3次用。

(3)第三代头孢菌素

①品种:主要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酮、头孢甲肟、头孢磺啶、头孢地嗪、头孢匹胺等。较好的品种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②共同特点:主要特点是对抗阴性菌作用更强,高度耐酶,对细菌外膜的穿透力与组织穿透力强,具有良好的临床药理特性,血清与组织浓度高,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长,在体内代谢稳定,血清蛋白结合率低;主要不足之处为抗菌谱不够广,在提高抗阴性杆菌活性同时削弱了抗阳性球菌的作用。

③各药作用特点

a.头孢他啶:广谱杀菌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尤其是由假单孢菌引起的感染,如胆道感染、囊性纤维化、免疫障碍者、脑膜炎、腹膜炎、肺炎、败血症及皮肤感染。静滴:小儿每日50~150mg/kg,分2~3次用。

b.头孢哌酮: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似,该药的溶液性能较稳定,静滴:小儿每日50~150mg/kg,分2~3次用。

c.头孢磺啶:是杀菌性抗生素,仅用于抗绿脓杆菌感染。静滴:小儿每日20~50mg/kg,分2~4次用。

d.头孢噻肟:该药性质十分稳定。静滴:小儿每日50~150mg/kg,分2~3次用。

e.头孢曲松:该药以0.9%氯化钠液稀释为宜。静滴:小儿每日50~100mg/kg,分1~2次用。

(4)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特点为与Ⅰ类β-内酰胺酶亲和力低,对革兰阴性杆菌外膜穿透力较强,四代头孢菌素对Ⅰ类酶比三代头孢菌素稳定。

第四代头孢菌素可应用于Ⅰ类酶产生菌如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肠杆菌属杆菌、沙雷氏菌属、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中度与重度感染,特别在敏感试验结果证实为耐三代头孢菌的耐药阴性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时,作为三代头孢菌素的替代治疗。

(5)新型内酰胺类

①种类:包括碳青霉烯类和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佐巴坦及其联合制剂。

②特点:碳青霉烯类是迄今开发的抗生素与抗菌药中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由于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超广谱酶与Ⅰ类头孢菌素酶,而且本身又具有抑酶作用,因而具有广谱强效、耐酶、抑酶诸特点。已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和帕尼培南三个品种。

③各药的特点

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商品名泰能,本品为内酰胺类单独用药抗菌谱最广的品种,单独应用即可发挥抗菌、抑酶、耐酶作用,对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均可取得满意疗效。静滴:小儿每日60mg/kg,分4次用。

b.美洛培南: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相似,主要特点是对肾脱氢肽酶稳定,不需与肾氢肽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用于脑膜炎患者。

c.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本身没有或只有很弱的抗菌活性,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发挥抑酶、保护、增效作用,使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发挥增强抗菌作用和扩大抗菌谱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