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畜禽的抵抗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医生手册》第221页(3336字)
(1)预防接种 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常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群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抗原激发免疫。根据所用生物制剂的品种不同,采用皮下、皮内、肌肉注射或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后经一定时间(数天至3周),可获得数月至1年以上的免疫力。为了做到预防接种有的放矢,应对当地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弄清楚在过去曾经常发生过哪些传染病,在什么季节流行。针对所掌握的情况,拟订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例如,某地区为了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要求每年全面地定期接种两次,尽可能做到头头接种。在两次接种间隔期间,每月或每半月要检查一次,对新生小猪(1月龄以上)和新购进的猪只,进行及时补种,以提高防疫密度。
如果在某一地区过去从未发生过某种传染病,也没有从别处传进来的可能时,则就没有必要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前,应对被接种的畜禽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查了解,特别注意其健康情况、年龄大小、是否正在怀孕或泌乳,对体温高、瘦弱、怀孕末期暂不注射。在免疫接种前应将所有器械详细检查、矫正,能使用的器械应严格消毒。注射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
家畜家禽注射部位要按规定实施。大家畜肌肉、皮下注射应在颈部上1/3处,或在臀部作肌肉注射。羊、猪应该在股内或腋下进行皮内注射,也可在耳后、肩胛前缘或臀部肌肉发达处进行肌肉注射。家禽在翅下无毛处刺种,在胸肌或股肌处肌肉注射。畜禽注射部位选择后,应先剪毛,沾染泥污的要刷干净或洗净擦干,注射前后各用5%的碘酊消毒注射部位。每注射1头畜(禽),应换一个针头。
免疫接种必须按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一个地区、一个畜牧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菌)苗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因此,往往需用多种疫(菌)苗来预防不同的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菌)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这就是免疫程序。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供统一使用的免疫程序,各地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制订出合乎本地区、本牧场具体情况的免疫程序,而且还在不断研究改进中。
(2)紧急免疫接种 紧急免疫接种是紧急预防中的一部分,就是在已发生疫情地区,对尚未发病的畜禽根据不同情况,应用疫(菌)苗或高免血清、抗毒素等生物制品强行接种,以保证畜禽免受感染。
紧急免疫接种是在疫区或受威胁地区进行的,在发病地区首先要搞清是什么疫病,所以要迅速、准确的诊断,疫情经确诊后,就要采用相应的疫(菌)苗,或其它的生物制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迅速、优质的完成这一工作,形成包围疫点或疫区的免疫区、免疫带,同时结合隔离、消毒和治疗,把传染病消灭在发生的地点。
但是,进行这种方式的紧急接种,已被感染疫病的畜禽,会因接种而促使发病死亡。
紧急接种有三种方式:①对疫区畜禽接种高免血清,威胁区接种疫(菌)苗;②对疫区畜禽同时接种高免血清和疫(菌)苗,对威胁区接种疫(菌)苗;③无论疫区、威胁区一律接种疫(菌)苗。
接种高免血清是被动免疫,高免血清是经多次免疫的动物血清,或者是自然发病后康复的血清,把这种血清人工输给未免疫的畜禽,使其获得对某一病原体的抵抗力,则为人工被动免疫。本法免疫期不长,一般为2~4周,免疫血清可用同种动物或异种动物制备,前者称为同种血清,后者称为异种血清。抗菌和抗毒素血清多为异种血清,通常用马、牛等大动物制备,如破伤风抗毒素,多用健壮的青年马制备,猪丹毒抗血清可用牛制备。抗病毒血清多用同种动物制,如猪瘟血清用猪制备;新城疫血清用鸡制备。同种血清的产量比较有限,但免疫后不引起排异反应,免疫期较长,通常在2周以上。
在人工被动免疫中,以抗毒素的效果最好,如破伤风抗毒素对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的家畜疗效非常好,然而对症状已明显的家畜,即使应用10万国际单位以上的大剂量,也只能起辅助疗法的作用。抗菌血清曾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防治,自抗生素问世应用以后,血清疗法很少采用,但对某些群发性强的、烈性传染病,如禽出败、猪丹毒等应用血清紧急预防和抢救治疗,仍然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抗病毒高免血清,如猪瘟血清、鸡新城疫血清和小鹅瘟血清等等,用于已感染群的紧急预防效果很好。但需掌握时机,在流行初能迅速控制疫情,减少损失,例如为了防止发生小鹅瘟,对孵出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3~0.5毫升抗小鹅瘟血清后,能抵抗其病毒的感染,保护率达95%。在发病畜(禽)群中,紧急免疫时,要对畜(禽)逐头检查,剔出病畜(禽),注射时一根针头注射一个畜(禽),以免带毒传播。
在使用异种血清时,要注意过敏反应,破伤风抗毒素要采用提纯的r球蛋白冻干的制剂,亦可应用能中和毒素的胃蛋白酶类免疫球蛋白片,以减少异体蛋白引起的副反应。
同时接种高免血清和疫(菌)苗,是对疫区未发生病状的畜禽,以高免血清中和进入机体的抗原,而以疫(菌)苗刺激淋巴结-巨噬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为了防止血清与疫(菌)苗中和,最好注射血清与注射疫(菌)苗相隔几天的时间最好。
然而,实际工作中因高免血清价格昂贵等原因,对发病地区的畜(禽),多采用第三种方式,即不论疫区和受威胁区,一律注射疫(菌)苗,结果是使未受感染畜(禽)经几天就产生了特异性抗体,有了保护自己的抵抗力。如狂犬病,其病毒进入机体到发病时间较长,在发病前注射疫(菌)苗,经一段时间,抢先在发病前产生了免疫力,达到保护自己的能力。现在,对猪瘟、鸡瘟、猪链球菌病的扑灭多采取这种方式。
(3)药物预防 畜牧场发生的疫病种类可能很多,其中有些疾病目前已研制出有效的疫(菌)苗,还有不少病尚无疫(菌)苗可供利用,有些疾病虽有疫(菌)苗但实际应用还有一定问题。因此,防制这些疾病,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检疫诊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外,应用药物防治也是一项重要措施。群体防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是用于牛群灭蜱和羊群灭疥的药浴,以后发展了以安全药物加入饲料和饮水中进行的群体化学预防,即所谓保健添加剂。
保健添加剂在近20年发展很快,常用于生产的有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和硝基呋喃类药。上述三类药物中除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供注射外,大多可混于饮水或拌入饲料中口服。药物的比例一般是:磺胺类药,预防量0.1%~0.2%,治疗量0.2%~0.5%;四环素族抗生素,预防量0.01%~0.03%,治疗量0.05%;硝基呋喃类药物,预防量0.01%~0.02%,治疗量0.03%~0.04%。一般连用5~7天,必要时也可酌情延长。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影响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经常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某些疾病,如仔猪大肠杆菌、雏鸡沙门氏菌病等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为一旦形成耐药性菌株后,如有机会感染人类,则往往会贻误疾病的治疗。因此,目前在某些国家倾向于以疫(菌)苗来防制这些疾病,而不主张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