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鸡饲养技术手册》第457页(1085字)
住白细胞原虫可侵害鸡的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引起发病,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并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病原 住白细胞原虫,是属于住血孢子类(亚目)的原虫与疟原虫的病原疟原虫属具有极近缘关系。其生活史由3个阶段组成:孢子生殖在昆虫体内;裂殖生殖在宿主的组织细胞中;配子生殖在宿主的红细胞或白细胞内。该虫种类很多,但在亚洲的南部和东部的鸡感染中,主要是考氏住白细胞原虫。
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是由蠓类作为媒介而传播的,其发生与蠓类的季节性消长有密切关系。雏鸡、中雏鸡和成鸡均可感染发病。
症状 由于鸡的日龄、感染时期、饲养场所的环境和鸡蠓的数量不同,可出现症状的差异。主要区分为:
(1)咯血,引起出血死亡;
(2)贫血,绿色便,引起衰弱死亡;发育迟缓,产蛋减少或停止,但可耐过存活;
(3)无症状耐过,死亡率12%~20%,有时可高达80%。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由第二代裂殖体所引起死亡鸡的皮下,肌肉、肾脏、肺、胸腺、胰脏、肝脏等,可见到针尖大、粟粒大、豌豆大隆起的点状出血和不整形出血斑。也经常见到在口腔、气管、嗉囊、胸腹腔内有血液积聚的病例。也常见肺淤血。在配子生殖时期,见有脾脏肿大。大雏、成鸡的死亡病例,多与其他疾病合并引起严重病变。
诊断 在夏季发生期,通过临床症状(咯血、出血、贫血、绿便、产蛋率降低)和剖检变化(出血)等,在某种程度上即可推测本病的感染。
贫血的病鸡,制备成末梢血液涂抹姬姆萨染色标本,以检出Ⅰ期、Ⅱ期、Ⅲ期、IV期和V期原虫可作出诊断。亦可采取病鸡出血部的脏器,制成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检查裂殖体。然而,应用上述方法,对原虫寄生数量少,处于潜伏期以及末梢血液内原虫已消失等而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如琼脂扩散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确诊本病。
防治 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等方法,控制蠓类,对预防本病有积极意义。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噁啉和氯羟吡啶等药物,可有效地防治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