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囊与基底神经节
书籍:神经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31页(784字)
(一)内囊: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与丘脑之间的白质层。水平切面上呈“〈”形。分前支(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后支(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觉与听觉传导束通过)、膝部(前后支连结处,通过皮层延髓束)。因此,内囊的病变,可出现较广泛的影响,一侧内囊损害,可致对侧偏身运动障碍、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同侧性偏盲,俗称“三偏症状群”(图25、26)。
图25 内囊放射状传导
图26 内囊与基底节核
(二)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又称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内部白质内的灰质核团,主要包括有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带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豆状核位于丘脑外侧,其外侧部分称壳核,内侧部分称苍白球。尾状核从前方向后曲行。
从发生胚胎学上认识,苍白球较古老,故又称旧纹状体,壳核和尾状核较新,故又称新纹状体。
杏仁核在侧脑室下角尖部前方,向后连结海马钩回,外侧连接带状核。带状核位于豆状核与脑岛皮层之间。
基底神经节多认为是锥体外系统的组成部分。有调节随意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复杂反射性运动动作的协调功能。其中苍白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机械运动与肌肉张力,故病损时,出现肌张力增高现象,并引起机械运动的缺少以及共济运动失调的震颤动作。
新纹状体(壳核、尾状核),有抑制旧纹状体的功能,病损时可使旧纹状体失去抑制,因而表现不自主运动与肌张力减低,如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