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立枯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0页(682字)
【症状】 开始时,病株生长停止,茎基部先变褐色,后变黑褐色,严重时韧皮部遭到破坏,根部成黑褐色腐烂,叶片发黄,植株枯萎而死。近地面潮湿叶片侵染后,引起叶枯,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和叶柄。病部有时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图5-5)。
图5-5 菊花立枯病
1.症状 2.菌丝 3.核菌
【病原】 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菌丝呈蛛网状,菌丝褐色,分枝处成锐角或角度更大,其上有横隔。菌核大小不一,褐色至近黑色,菌核内菌丝由桶形细胞连接而成,常双叉分枝。菌核在土温13~26℃,pH2.6~6.9,都能萌发侵染而致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越冬。带菌土壤是主要的侵染来源。肥料、流水、农具、人畜等均可传播。天气潮湿适于病害大发生,反之,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
【防治方法】
(1)土壤进行蒸气消毒,严格控制浇灌水量、注意排水,通风,防止造成伤口。
(2)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土壤。
(3)可试用生物制剂0.2%土重的木素木霉拌匀后种植。
上一篇:菊花白绢病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