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褐卷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92页(1000字)
【学名】 Pandemis heparana Denis et Schiffermiiller。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山东等地。寄主有万寿菊、绣线菊、大丽菊、蔷薇、月季等。幼虫取食新芽、嫩叶和花蕾。常吐丝缀叶,或纵卷1叶,潜藏卷叶内取食叶片,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1毫米,翅展16~25毫米,全体褐色。前翅前缘呈弧形拱起,基部有1浓褐色大斑,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带,中、下部增宽,其内侧呈角状突出,外侧略弯曲;前缘外端有浓褐色斑,斑边缘有黄褐色细绒。后翅灰褐色(图5-93)。卵扁椭圆形,淡黄绿色,长0.9毫米。末龄幼虫体长18~20毫米,体绿色。头及前胸背板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个黑斑。臀栉4~5根。蛹长11~12毫米,浓褐色。腹背面每节有两排横列刺突。
图5-93 苹褐卷蛾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生活习性】 在山东1年发生3代。以低龄幼虫在茎秆等处结白色薄茧越冬。次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食幼嫩的芽和叶。老熟幼虫在重叠2叶间化蛹。蛹期8~10天,至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下旬羽化盛期。第一代成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羽化。第二代成虫于8月至9月中旬羽化。10月中、下旬以低龄幼虫越冬。成虫对糖醋有较强的趋性。白天隐蔽在叶背或草丛内,夜间活动、交尾产卵。每雌产卵140粒。卵产于叶面主脉两侧。卵期7~8天。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主脉两侧取食叶肉,致使叶片呈筛孔状。幼虫较大后,分散卷叶为害,性活泼,如遇惊扰即吐丝下垂,随风飘荡。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出蛰活动时,喷50%杀螟松1000倍液。在第一代幼虫发生时,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50%敌敌畏或50%杀螟松1000倍液。
(2)人工摘除卷叶内幼虫。在成虫羽化时,6月中、下旬,利用糖醋诱杀,配比为糖、酒、醋、水5∶5∶20∶80。诱杀液装入大口瓶内,挂于花丛中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