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95页(1354字)
【学名】 Myzus persicae Sulzer。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上海、福建、山东、云南、江苏、广东、贵州、广西、山西、陕西、海南、四川、湖南等地。为害香石竹、桃、蔷薇、樱花、万寿菊、晚香玉、梅、瓜叶菊、木芙蓉、玫瑰、鸡冠花、报春花、叶子花、牡丹、芍药等。成、若蚜刺吸枝叶汁液,造成枝枯叶黄。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2.2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绿、淡黄绿、紫褐、橘红等色。体表粗糙,有粒状结构,但背中域平滑,第七、八腹节有网状纹。触角6节,以第三、六节较长。腹部背面有1黑斑。腹管淡灰色,端部黑色,圆筒形,上有互纹。尾片圆锥形,近端部2/3处收缩,上生曲毛6~7根。有翅孤雌蚜体长2.2毫米。头、胸黑色。腹部有绿、黄绿、赤褐至褐色等。.触角第三节有感觉圈9~11个;第四节无感觉圈,第五、六节各有感觉圈1个。腹部背面有黑斑及翠绿色中带和侧横带;腹管端部黑色,圆筒形,为体长的2/5。尾片圆锥形,黑色,上生曲毛6根(图5-95)。
图5-95 桃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无翅胎生雌蚜 3.若蚜
【生活习性】 1年发生30代左右。以卵、成蚜、若蚜在桃、十字花科的花、蔬菜上越冬。次年2月底,3月初卵孵化为干母;4月孤雌胎生干雌(无翅)。干雌胎生3代后于4月底5月初产生有翅迁移蚜,迁到唐菖蒲上,繁殖15~17代;8月间产生大量有翅迁移蚜,迁到十字花科蔬菜上繁殖8~9代,10月中、下旬产生性母蚜。性母蚜分雌、雄性母。雌性母有翅、食性很广,会迁飞到其他寄主上,如桃、李、樱桃、梨等树上,孤雌胎生雌性蚜,雄性蚜长大后无翅。产雄性母无翅。在10月份取食后,孤雌胎生有翅雄性蚜,与雌性蚜交配,受精雌性蚜产卵。
桃蚜各世代平均发育期:干母27天,干雌11天,春季迁移蚜17天;在唐菖蒲上各代平均为8天左右;性母13天左右。雌性蚜21天左右。有翅孤雌蚜产蚜量平均18头,无翅孤雌蚜产蚜量为15.6头。
桃蚜的发生与气温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早春雨水均匀,有利于发生;高温高湿对其不利。在24℃时,发育最快,高于28℃时,对其不利。
天敌有蚜茧蜂,多种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其中蚜茧蜂作用较大,可明显地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1)保护晚香玉上蚜虫的天敌。如蚜茧蜂、食蚜蝇、草蛉,多种瓢虫等。在天敌较多时不宜用药,应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2)越冬卵大量孵化,虫口密度继续高升时,喷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若蚜。
晚香玉虫害还有康氏粉蚧、朱砂叶螨等。可参看本书其他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