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带长卷叶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86页(1328字)
【学名】 Homona coffearia Meyrick。
【别名】 柑橘长卷蛾。
【分布与为害】 分布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福建、贵州、台湾等地。寄主有蔷薇、梅花、百合、银杏、柿、枇杷、芍药、樱桃等。幼虫为害嫩梢、花蕾、叶片及果等。
【形态特征】 雌成虫浅棕色,体长8~10毫米,翅展25~30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棕色,翅尖深褐色,翅面散生许多深褐色长短不一的波纹,有的翅中央有1条深褐色斜形横带。后翅扁形,肉黄色,前缘和外缘较深。雄虫体长6~8毫米,翅展16~20毫米。前翅黄褐色,基部中央和翅尖浓褐色,前缘中央有1个黑褐色圆形斑,前缘基部有1浓褐色近椭圆形突出部分,常反折于翅面。雌虫无此突出。后翅淡灰褐色,近前缘灰黄色,翅前角肉黄色。卵淡黄色,椭圆形,扁平,长径0.8~0.85毫米。卵呈鱼鳞状排列。卵块椭圆形,上盖胶质薄膜(图7-5)。幼虫黄绿色。体长18~26毫米。体表密生白色短毛。头黄褐色。前胸背板近半圆形,褐色,后缘及两侧暗褐色,两侧下方各有2个黑褐色椭圆形小角质点。胸足色暗。雌蛹深褐色,长11~13毫米;雄蛹黄褐色,长8~9毫米。中胸背面后缘中央向后突出,腹部第二至八节背面前、后缘各有1列横列的钩状刺突。尾端突出,具8条卷丝臀棘。
图7-5 褐带长卷叶蛾
1.雌成虫 2.卵块 3.幼虫 4.蛹 5.为害果实 6.为害叶片
【生活习性】 在广东1年发生6代,在浙江1年发生4代。以幼虫蛰伏常绿植物花苞内越冬。4代区于次年4月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第一代卵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5月中、下旬幼虫为害。蛹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期在6月上旬至下旬。第二至四代成虫分别在6~7月,7~9月,9月发生。各代发生期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多在早晨6时羽化,日间静伏于枝、叶上,黄昏后活动。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交尾后3~4时开始产卵,并于1~7天内产完。卵产于老叶正面。平均每雌虫产卵330粒。常形成2~3个卵块。雄蛾趋光性较强。
在22~31℃时,卵期5~8.5天。幼虫借爬行和吐丝下垂分散。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尖后,潜居内中取食,残留表皮,呈枯黄薄膜。3龄后缀4~5张叶一起,把叶食成缺刻或孔洞。幼虫受惊扰迅速后退,吐丝下垂或弹跳脱逃。幼虫期在14~15℃时,56~62天,25~29℃时,21~23天。幼虫老熟重新缀老叶2片,化蛹其中。平均气温28℃时,完成1代需38~45天。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及花苞,消灭越冬幼虫;生长季节,及时摘除虫苞;发生重时喷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10%高效灭百可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