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唯物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5页(705字)
公元前5-前4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万物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的原子组成的唯物主义学说。他们在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的基础上,提出世界万物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理论。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其根本属性是绝对充实的,它没有空隙,不能穿透。原子是永恒的,原子数量无限,原子之间只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不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原子是存在,虚空是非存在,非存在也是实在的,它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本身不变,但能自己运动。正是由于原子自动的原因,它在虚空中产生急剧而零乱的运动,彼此发生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原子分离则事物灭亡。由乎原子有大小、形状、次序与位置的不同,因而形成的事物也是千差万别的。原子唯物论坚持用原子说明灵魂和认识的形成。认为灵魂是由精细和园滑的原子构成的,这种原子布满了全身形成灵魂的各个部分。这样,原子和虚空就构成万物的本质。在构成万物的原子群中,不断分出微小的原子向各方面流出,经过空气形成事物的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灵魂,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原子唯物论创立后又为晚期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继承和发展。他一面提出原子有重量的观点,揭示了原子运动的内在原因;一面提出原子偏斜运动的思想。原子在垂直平行降落过程中,有的原子由于内部原因,离开轨道,向旁边偏斜出去,这样原子就互相碰撞结合而成万物,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观点。古罗马的卢克莱修又在《物性论》一书中,用诗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原子唯物论思想。原子唯物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