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33页(991字)
【生卒】:1712-1778
【介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政治思想家和文学家。出身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自幼漂泊流浪,当过学徒、仆从、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等,晚年遭迫害流亡瑞士和英国达8年之久。一生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他先后结识了孔狄亚克、狄德罗、达朗贝尔和格里姆莱、休谟等人,是《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与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的思想表现出独创性,他把自然和文明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现存的人是坏的,但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复自然。因此,他竭力探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克服的途径。
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不是从来就有的,在社会和国家出现以前的“自然状态”中,只有同年龄和体力不同而存在的自然不平等,经济政治上的不平等是随着私有财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封建专制制度使这种不平等达到了顶点。他认为,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暴政是完全合理的。他从人的天赋自由平等出发,认为国家是人民通过协议,订立契约的产物,人民同意把自己的权利转让给国家,国家必须保护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体现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主权是属于人民的,政府只是执行公意的机关,不是人民的主人。如果政府不执行公意就是破坏了契约,篡夺了主权。一旦契约被破坏,主权被篡夺,人民就有权推翻政府。卢梭的这些思想,反映了“第三等级”中广大中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哲学上,卢梭是个自然神论者,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在我之外的,作用于我的感官的一切”,但物质是僵化的,“运动的第一因并不在物质之内”,而是有“一个意志推动着宇宙”。认识论上,卢梭持感觉论立场,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中产生的,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他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认识越符合对象就越接近真理。
卢梭的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