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病傍取法(又称内病外取法)
书籍:中国针灸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252页(586字)
“中”可以理解为躯干,“傍”可以理解为四肢。根据经脉的分布及其与内脏器官的联系范围,躯干标部(包括头面腰背胸腹及所属脏腑)的疾病,一般可以选取十二经脉四肢肘膝以下(本部)的穴位。例如《玉龙赋》中“二间治牙疼”,“通里疗心惊”,是五输穴和络穴治疗头面、躯干病的例子。“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这是八脉交会穴治疗躯干病的例子。《拦江赋》中记载的“心胸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喉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申脉能治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以上均为八脉八穴治疗远道病的经验总结。又如流传很广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求,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简要地指出了选用五输穴治疗头面、躯干部疾病的部分原则。
在针刺麻醉临床中,对施行头面躯干部手术者,也常用上述之法取穴,如头面部手术者选用手足阳明经的合谷、丰隆等穴;眼部手术者常用手阳明经的合谷、手太阳经的养老、足少阳经的光明、足厥阴经的太冲等穴;胸腔手术常用内关;上腹部手术常用足三里;下腹部手术常用三阴交等。在针麻中选用的这些穴位,大都是四肢本部的特定要穴,均属中病傍取法的范畴。
上一篇:颈项部
下一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