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27页(1138字)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由于食管下端及贲门的神经肌肉功能失常所致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不同程度的吞咽不适感或吞咽困难,胸骨后阻塞感与食物反流。
(2)X线钡剂食管造影与食管镜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钡剂检查可发现食管贲门阻塞部呈边缘光滑的锥形狭窄,其上有中度或高度的食管扩张,有时解痉剂能使贲门弛缓而使钡剂通过。
【治疗】
1.体针 取穴:天突、膻中、足三里、内关、合谷、中脘、膈俞。方法:足三里穴用平针法,余穴均用泻法,天突不留针,膻中向四方透刺,各穴可运针2-3分钟,除天突穴外,余穴可间歇运针。留针20-30分钟,每日1-2次,20次为一疗程。
2.耳针 取穴:咽喉、食管。方法(1):针刺咽喉(双)透食管(双),配合体针,即天突穴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面刺入2-3寸,进针得气后,大幅度捻转后退针,继续捻转耳针。方法(2):取天鼎斜透向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5分钟,然后针耳穴咽喉(双)透食管(双)。
3.灸法 多用于久病虚证。取穴:膻中、膈俞、中脘、足三里。方法:每次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或用隔药饼灸治疗,每穴灸3-5壮,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阎氏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46例,针刺足三里、公孙、内关、中脘,随证配太冲、三阴交、阴陵泉、丰隆等,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推拿以腹部为主,拿法配合局部点穴。结果治愈32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最多治疗三个疗程,最短一个疗程(15次)。(阎秀艳,上海针灸杂志,1995;(1):19)
【备注】
(1)本病属中医学“噎膈”、“梅核气”范畴。
(2)针灸治疗本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避免过冷、过热饮食。
(3)本病发病年龄较轻,多在30-50岁。因食管癌早期可呈贲门失弛缓的表现,所以有人主张对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都应作食管镜检查。如患者年龄较大,虽一次检查结果阴性,仍须定期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