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米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第114页(1055字)
别名 红曲、赤曲、红米、福米
编码 GB 08.119
化学结构 主要着色成分为红曲色素(参见红曲红素)。
性状 外表为棕红色到紫红色的米粒,断面粉红色,质轻脆,无霉变,微有酸味,味淡。易溶于氯仿,溶液呈红色。溶于热水及酸、碱溶液。微溶于石油醚,呈黄色。溶于苯,呈橘黄色。
制法 将稻米(籼稻、粳稻、糯米)加水浸泡,蒸煮至熟,打散,冷却到45℃,接种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或安卡红曲霉(M.anka)或巴克红曲霉(M.barkeri)等,经发酵制成。我国常用于生产红曲米的菌种为红曲霉(Monascus anka Nakazawa et Safo)。
质量标准
*用1cm比色杯,以70%乙醇稀释,在波长505nm.处测得的吸光度(以70%乙醇作空白对照)乘以稀释倍数。
毒理学依据
1.LD50 小鼠口服大于20g/kg(bw)。
2.LD50 小鼠腹腔注射大于7000mg/kg(bw)。
3.亚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异常。
使用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冰棍、饼干、果冻、膨化食品、调味酱。用于风味酸奶,最大用量0.8g/kg。
(2)实际使用参考:自古以来,我国就使用红曲米用于各种饮食的着色,特别是肉类和腐乳制品的着色。目前主要用于腐乳着色。此外,还用于酱菜、糕点、香肠、火腿等着色。使用量为:辣椒酱,0.6%~1.0%;甜酱,1.4%~3.0%;腐乳,2.0%;酱鸡、酱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