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动物检疫手册

鹦鹉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204页(1112字)

鹦鹉热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家禽、鸟和人及兽的一种传染病。由于鸟类的鹦鹉热初见于鹦鹉并从鹦鹉身上分离到病原,故叫鹦鹉热。鹦鹉类以外鸟类感染本病,叫鸟疫,人被感染时也称鹦鹉热。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呈现结膜炎、鼻炎及下痢等症状。人感染鹦鹉热主要呈现支气管肺炎和关节炎、尿道炎、结膜炎等症状。

【流行特点】鹦鹉热分布较广,家禽中,、鸭及火鸡等均具易感性,多种野禽及观赏鸟类也能患本病,但以鹦鹉感受性最强,尤其一岁以内的幼禽多呈急性爆发。

【临床症状】潜伏期鹦鹉类为10天到几周,鸽为5-9天,禽类感染后隐性较多,仅能发现有抗体存在。

鹦鹉类患病较多,成年鹦鹉症状较轻微,幼年鹦鹉常可引起死亡。病鹦鹉表现精神沉郁,喜睡,食欲减退,羽毛逆立粗乱,眼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鼻有粘液脓性鼻液,病鸟表现呼吸困难、拉稀,粘有黄绿色粪便,后期因严重脱水和清瘦死亡。幼龄鹦鹉死亡率可达75-90%。康复后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

成年鸽患病后表现精神不安,常见单侧或双侧结膜炎。眼、鼻流出粘液脓性分泌物,有啰音。病鸽厌食,拉稀。但多数可康复成为带菌者。雏鸽症状与成年鸽相似,但表现明显衰弱,大多数死亡,致死率可达75-90%。

【病理剖检】病死的鹦鹉或笼鸟,常见脾脏肿大,内有坏死灶,其他禽类均见肝肿大伴有坏死灶。

此外,可见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有的有严重肠炎变化。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只能怀疑本病,确诊本病必须进行血清学诊断如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方法附后)等。

【处理】

1.发现病鸟时要严格隔离治疗。对尸体和污染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在病的初期,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红霉素等治疗均有疗效,用来预防本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2.口岸对进口的鹦鹉科观赏珍奇鸟类必须隔离检疫。在隔离检疫期间,必须给予抗生素类药物作预防的措施。

3.人能感染本病,接触可疑病禽时要注意防护,以免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