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蚜虫与病毒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250页(2657字)

油菜蚜虫与病毒病在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尤以秦岭、淮河流域以南的冬油菜区发生普遍。油菜病毒病主要以有翅成蚜迁飞传毒。十字花科蔬菜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蚜源和毒源植物。传毒介体有萝卜蚜(Lipaphis d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引起油菜病毒病的病原有三种: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油菜病毒病绝大多数由芜菁花叶病毒引起。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蚜虫虫口基数调查

选择当地主要十字花科蔬菜地3块。从油菜播种时(约9月中、下旬)开始,每10天调查1次,共查3~4次。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5株,共查25株。记载有蚜株数,计算有蚜株率。其中每点查一株,记载有翅、无翅蚜虫数,推算百株蚜量。结果记入表4-183。

表4-183 蚜虫虫口基数调查表

1.2 系统调查

1.2.1 调查时间 油菜苗期至抽薹现蕾期虫情消长调查,从10月至次年3月中旬。

1.2.2 调查方法 固定有代表性的3块田,每5天调查1次。每块田固定5点,每点10株,共50株。记载有蚜株数,计算有蚜株率。每点中固定2株,共10株,分别记载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推算百株蚜量,结果记入表4-183。

1.3 花期至角果发育期虫情消长调查

1.3.1 调查时间 3月中旬至5月中旬。

1.3.2 调查方法 从始花期至成熟前7天,在原3块田内已固定的10株上,每5天调查1次。检查油菜主轴及第一次分枝上蚜虫发生情况,记载有蚜枝数及每枝蚜虫发生的严重度,计算有蚜枝率和蚜情指数。结果计入表4-184。

表4-184 油菜蚜虫消长调查表

蚜虫严重度分级标准以油菜分枝上部15cm范围内蚜虫密集程度分4级。

◆1级:蚜虫零星可见;

◆2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1/3以下;

◆3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1/3~2/3;

◆4级:蚜虫密集的长度占2/3以上。

1.4 普查

蚜虫在油菜苗期、抽薹现蕾期、开花结荚期开展3次普查。当系统调查田蚜量迅速上升时,开始进行普查,选有代表性田块10块,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数据记入表4-185。病毒病分两次进行普查,一次在苗期(冬油菜区一般在12月上、中旬,春油菜区在现蕾抽薹前);一次在油菜结角期。普查方法根据当地的油菜品种、播期,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菜田20块以上,每块田调查100株,记载发病株数并进行分级,计算发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计入表4-186。

表4-185 油菜蚜虫大田普查表

表4-186 油菜病毒病发病情况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蚜虫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

根据系统调查结果,当油菜苗期平均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抽薹现蕾期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即预示为害始盛期来临。当油菜出苗到5叶期,有蚜株率达到30%时,5叶期到抽薹阶段有蚜株率达到60%时,开花结角期有蚜枝率达到10%时,如日均温在14℃以上,7天内无中等以上降雨,预示蚜量将迅速上升。

2.2 病毒病的流行程度预测

根据当年气候条件,蚜虫发生量及油菜播期早迟对发生程度进行预测。一般蚜量大、毒源植物发病率高、种植面积大的年份,其发病程度较重,反之较轻;油菜苗期气温15~25℃,降雨量明显少于常年,其发病程度重于常年,反之则较轻。一般认为油菜播种早发病重,迟播发病轻;直播田比移栽田播种期迟,发病较轻。

3 油菜蚜虫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4 油菜病毒病分级标准

4.1 苗期油菜病毒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全株1/3以下叶片数出现症状(明脉、花叶或枯斑),无皱缩,幼苗长势基本正常;

◆2级:全株1/3~2/3叶片有症状,部分叶片皱缩,幼苗轻度矮缩;

◆3级:全株显症,叶片2/3以上皱缩,生长停滞,幼苗明显矮小(不及健株一半),接近死亡或死亡。

4.2 结荚期油菜病毒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症状;

◆1级:植株高度基本正常,叶片轻度显症,茎秆有或无病斑,1/3以下角果数畸形;

◆2级:植株轻度矮化,叶片显症较多,茎秆有明显病斑,1/2以下角果数畸形;

◆3级:植株严重矮化,1/2以上角果畸形或不结实,植株接近死亡或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