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星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484页(1506字)
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theae follia Hara),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省。茶白星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高山茶区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嫩叶和幼茎。病梢上叶片变小,节间短,百芽重降低,致使茶叶产量下降,而且病芽叶制成干茶,味苦涩,具异臭,汤色浑暗,茶叶品质和风味也明显下降。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等。发病重的茶园一般减产20%~30%。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越冬病情调查
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份,调查1~2次。选择有茶白星病发生为害的不同海拔高度(约间距50m)、不同坡向的各类型茶园各2~3块,5点取样,每点随机取样100个芽叶,逐一检查发病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8-1。
表8-1 茶白星病越冬病情调查记载表
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芽叶上有病斑1~20个;
◆2级:芽叶上有病斑21~40个;
◆3级:芽叶上有病斑41~60个;
◆4级:芽叶上有病斑61个以上。
1.2 定点发病系统调查
3月上旬开始至翌年1月上旬结束,5~7天调查1次。可在检查越冬病情的茶园中,选择发病较重、海拔高度适当的地块定点。调查内容和要求与越冬病情调查相同,记载表式也一样。
1.3 茶园病情普查
在春、夏、秋茶期间,分别选择不同类型茶园各1~2块,进行1次普查。时间可掌握在5月中旬、6月中旬及9月中、下旬。调查项目、方法及记载表式,均与以上调查相同。
1.4 气象因素观察
按时观察或抄录当地温度、湿度、雨日、日照时数、雾、露等,特别是春季的寒潮出现时期和持续时间。按表8-2规定项目记载。
表8-2 气象因素观察记载表
2 预测预报方法
2.1 发病始期预测
根据定点系统病情检查,在3月上旬开始对不同类型的茶园观察越冬茶芽萌动、芽头鳞片展开情况。如同时发现病斑,即为春茶白星病的发病始期。
2.2 发病程度趋势预测
根据多年历史资料,从当年当地菌源、气候、品种、茶园环境等多种因子出发,综合分析,尽早做出预测预报。
3 测报参考资料
气象因素与茶白星病流行程度参考表
注:贵州省茶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