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红锈藻病测报调查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第490页(1709字)

茶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ticas Karst)是一种为害茶树枝干的病害。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发病初期在茶树枝干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灰黑色或紫黑色,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大型斑块,可布满整枝。此病可引起大量落叶、茶枝枯死,造成大面积减产和品质下降。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定园调查

选择一般发病茶园1~2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小于3335m2。从春茶芽叶萌动开始,每星期调查1次,到秋茶采摘扫尾时为止。每块茶园定5点,每点取10丛,共查50丛,按5级法分级记载枝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记入表8-9。

表8-9 茶红锈藻病病情普查记载表

枝干病情分级标准: 代表值数

◆0级:几乎无病; 0

◆1级:病斑占枝干面积1/4以内; 1

◆2级:病斑占枝干面积1/4以上,1/2以内; 2

◆3级:病斑占枝干面积1/2以上,3/4以内; 3

◆4级:病斑占枝干面积3/4以上。 4

计算公式:

1.2 大田普查

选择有代表性茶园,在春茶采摘结束时和夏茶采摘后期或秋茶开采期各普查1次。均按行间取样法进行。不同类型的每块茶园取样不少于40丛。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1.3 定点定丛观察

主要观察病害进程。当病斑颜色出现紫色时,这时平均气温又在24℃以上,相对湿度达80%以上,15~20天以后,即为病原藻传播的盛期。

2 预测方法

2.1 预测依据

2.1.1 越冬基数 一般越冬基数大,下年发病重,反之则轻。越冬病枝率达30%以上,病情指数达25%以上,往往第二年发病重;病枝率在20%左右,病情指数在10%左右,则第二年发病轻;如处于轻重之间则为中度发病。

2.1.2 土壤及施肥状况 土层浅、瘠薄,单施氮肥的茶园发病重;基肥充足,追肥合理,磷、钾肥较多,茶树生长健壮的发病轻;遭受冻害、旱害或蚧类、螨类等为害的茶树发病重。

2.1.3 温湿度 病原藻生长发育的温度20~30℃,最适温度24~28℃,相对湿度为80%以上。平均温度在26℃左右,相对湿度在85%左右,是病害发生发展和传播的盛期。一般气温在37℃以上,或18℃以下,病害停止发展。

3 防治指标

在茶园越冬基数调查中,如病枝率达30%以上、病情指数达25%以上,或病枝率达50%左右、病情指数在20%以下,当春天气温上升到26℃左右,相对湿度达85%左右,即为病害防治适期。如果病枝率和病情指数达到上述标准,但相对湿度在70%以下,也可不必施药防治。

长期单施氮肥,很少施有机肥的茶园和土层浅、瘠薄或遭受冻害、旱害、蚧、螨类等为害的茶树,有利茶红锈藻病的发生发展,虽未达到防治标准,在最适温湿条件下,也应施药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