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鲤科鱼类的大水域施肥养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499页(1959字)

一、大水域施肥养的意义

1.基本意义 大水域施肥养鱼的基本意义在于增加营养盐、提高水域的营养水平,从而提高水域的天然鱼产力。这是集约养殖的形式之一,与投饵养殖相并立。它与投饵养殖相比的优越性是从无到有地生产蛋白质,而不是像投饵养鱼那样用低级蛋白换取高级蛋白。因此生产不受饲料来源(特别是蛋白源)的限制,成本低,产品价格低,更适合于当前国内市场情况。

2.施肥对于我国大水域养鱼的特殊意义施肥养殖特别适合于我国大水域的养鱼开发。这是因为:①我国大水域养殖以鲢、鳙为主要养殖对象,这些鱼食物链短,特别适合于施肥养殖;②我国的养鱼大水域,特别是水库,大多以蓄洪灌溉为主要用途,与施肥不仅无矛盾,甚至互利。

二、养殖鱼类的选择和放养密度的确定

施肥养殖的适宜对象一般为鲢和鳙,在某些水域也可养殖非鲫或白鲫。

鲢、鳙两种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宜混养,只是搭配比例应有所不同。我国养鱼的一般经验是:施化肥宜以鲢鱼为主,施有机肥宜以鳙鱼为主;较低产量(较低密度)的养殖适于多养鳙鱼,而较高产量(较高密度)的养殖适于多养鲢鱼。鲢与鳙的具体比值,在两种极端情况之间为0∶100—100∶0,是连续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如,施化肥又计划高产,可基本上只养鲢鱼,计划产量较低可相应搭配适当数量的鳙鱼。反之,主要施有机肥又是低产量养殖,宜基本上只养鳙鱼,如计划产量较高可适当搭配鲢鱼。如在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则亦可两种鱼并重,例如江苏金湖以有机肥为主的高产养殖(亩产100kg),就是鲢、鳙大致各占一半,效果很好。

放养密度的确定,原则与一般牧养相同,要根据计划产量(F),估计成活率(S)和养殖鱼的增重(W)计算。根据现有经验,同样条件的水域,施肥养殖的计划产量可比一般牧养高2—3倍。在经营管理中,可根据前1年鱼的实际增重量情况(比计划增重高还是低)调整当年的放养量。

三、施肥技术

1.施肥水平的确定 大水域施肥由于总的用肥量大,而且又要求确保不会因施肥量过大而败坏水质,所以一般都是实行低水平的施肥。所要求的水质肥度一般为生源透明度0.4—0.8m,最大生产层的初级生产力为5—7mg—O2/L,大致上相当于富营养与超富营养的中间水平。

要保持这样的低水平,除总用肥量要控制外,每次施肥量也要控制,一般为氮肥使用浓度不大于N1ppm,磷肥为P0.1—0.2ppm。

2.肥料种类的选择最常用的是氮肥和磷肥,有时使用某些微量元素,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从大水域施肥的需要肥料来源广、价格低考虑,氮肥以碳酸铵最适宜,磷肥以过磷酸钙为好。一些硬度显着较高的水域用磷酸二氨代替过磷酸钙效果更好。

一些碱性较高的水域,往往施铁或锰效果很好。经专门测定确实如此时,可以施硫酸亚铁或硫酸锰。

3.肥分配比的确定 大水域低水平的施肥,首先以促成水中各种营养盐的平衡为目标,其次才是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提高营养水平。因此施肥之前一定要先行查清当时水域的限制性营养盐和最有效的肥分配比,然后再按需施肥。不然,主观地、盲目地进行施肥,轻则浪费肥料,得不到应有的肥效,重则引起水质败坏,事与愿违。

当前测定限制性营养盐和最适肥分配比的实用方法就是生氧量生物测验法,详见本书第四章三一3之(3)。

4.施肥的时机 早春(水温<15℃时)水域中营养盐相对较多,而且水温偏低,生物繁殖慢、鱼类摄食弱,水中营养盐的消耗较慢;汛前枯水期,如果水过浅、水质浑浊,则浮游植物受光线抑制,水中相对不缺肥;而汛期一些溢洪大的水库或湖泊,水交换过快,肥分流失大;所有这些时间都不宜施肥。相反,鱼类生长旺季(水温大于15—20℃),水位正常,水环境相对稳定的时间,则是施肥的良好时机。

5.施肥方法参看第四章有关部分。

(编者:张幼敏、李德尚 审者:互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