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虾池的建造和改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92页(6075字)
(一)场址选择 对拟选场址应首先进行地质、水文、气象、生物、社会环境等诸方面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方案,经可行性论证,报批后,再进行严密地设计和严格的施工,以较少的投资和较快的速度,获得最理想的工程效果。其调查内容和选择条件有:
1.地质 沿海风浪较小的泥质或泥砂质的潮间带,以及潮上带的盐碱荒滩,均可建池养虾。必须对底质作多点勘探,进行不同层次土样的化学成分及机械组成分析。应尽力避免在酸性土壤或潜在的酸性土壤处建池。此外,还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施工和进、排水方便的地方。
2.水文 调查该区的潮汐状况(包括潮汐类型、潮流速度、潮差大小、历年最高潮位等)、海区淤积和冲刷情况、风浪状况等,这是确定纳水方式、水闸位置及数目和高程、堤坝位置、高度和坡度等的必备数据。
3.水质 水是对虾赖以生存、生长的直接环境,水的质量是直接影响其生命活动的关键。建厂前必须对水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达到感官性状良好,化学成分无害。对于大多数对虾属种类来说,养殖区沿岸海水的水质因子参数,一般应满足:水温18~32℃、盐度15~35、pH7.6~8.5、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化学耗氧量(COD)不超过3毫克/升、铵态态氮(以NH4+—N计)0.02~0.04毫克/升、亚硝酸氮(NO2—N)0.01~0.04毫克/升,硝酸氮(NO3-—N)0.1~0.2毫克/升、磷(PO4—P)0.01~0.04毫克/升、底泥硫化氢(H2S)0.2毫克/升以下。此外,还应注意农药和有毒金属离子的浓度,如锌不超过0.1毫克/升、铅不超过0.05毫克/升、汞不超过0.0005毫克/升、镉不超过0.005毫克/升、铜不超过0.01毫克/升,铬不超过0.1毫克/升。农药中的氨基酸酯、有机氯、有机磷等的浓度都不应超过1微克/升(1×10-9)等。选择厂址时必须严格避开矿区、农药、化工、印染、电镀、洗麻、制革、造纸、折船和核辐射等污染源。
选择厂址时还必须考虑有充足的淡水水源,特别是盐度偏高,蒸发量较大,进水条件比较困难的沿海地区,或地下卤水、盐田卤水做水源的虾池,更要有供水量稳定、质量好的淡水水源。
4.气象 应调查当地气温、水温的周年变化,年降雨量及降雨集中季节、当地蒸发量和最大蒸发季节、风况、降霜和寒流多发期等。
5.生物环境 应调查附近水域中生物组成状况,摸清当地自然生长的饵料生物,尤其是对虾喜食的底栖生物的资源量及数量变动,尽量选择饵料生物丰富的地区建场。并要注意对虾敌害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尤其要注意附近赤潮生物的出现季节和波及程度等。
6.生态平衡 近几年来,许多地区养虾池建的越来越多,对虾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已超过海区的负荷能力,使海水富营养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地区不能继续建场。
7.社会条件 应考虑交通、电力、资金、土地、技术、劳力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等。
(二)虾池建设 这里主要讲半精养和精养池塘养虾设施的建造要点。
1.场区总体布局 一个规模化的养虾场,在规划设计中应以虾池为主体,还要充分考虑进排水系统、扬水站、蓄水沉淀池、虾苗中间培育池、供电设施、冷藏保鲜车间、饵料加工车间、贮存车间、化验室等。总的原则是:各类设施应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又互不干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力求节约能源和劳力,降低养虾成本。
一个虾池群体应该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应严格分开,其出、入口的间隔越大越好。虾池的总体排布多呈“非”字型。
在水源的供给上应力求利用潮差纳水条件以降低能耗,所以半精养虾池多在潮间带建池,并根据各地的地形和海况特点,正确处理节约能源和保证虾池安全的关系,合理选定在潮间带的具体位置。养虾池的位置不应建在靠近低潮线或面向外海,应留出一定缓冲地带,以防大坝受到风浪的侵蚀。在南方地区,这种缓冲地带上的红树林不应清除,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种植红树,以增强缓冲效果。为提高产量,减少污染和疾病发生,并保证虾池安全。国内外养虾者还选择在潮上带建造小型精养虾池,完全依靠机械提水。我国琼、粤地区称之谓“高位养虾”。
在同一海湾内,养虾场不能过于集中,有人对半精养对虾养殖区养虾期间排水量和区域海水净化量进行了初步测算,认为养虾面积一般不应超过海湾可养面积的8%~10%。超负荷养殖必将带来区域的富营养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虾病频发,养殖效率下降。
2.半精养虾池的建造 目前我国半精养虾池多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建成,结构合理,在发展中国对虾养殖业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中也不失为较好的模式之一。
(1)池型和规格 鉴于多数对虾类有沿池边环游和分布的习性,建池时在相同面积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其边长,以避免对虾过于集中,故半精养虾池多取长方形或长条形。且流水畅通,建设施工也较容易。
池面积以3~4公顷左右为宜,一般不应超过7公顷。池水深以1.5米左右为宜。因半精养虾池多无充氧设施,水深超过2米,宜影响风力充氧的效果。池水过浅(小于1.2米),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盐度受外界干扰过大,影响对虾生存和生长,且减少了水体,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建池成本。
(2)堤坝、水闸和环沟 在潮间带尤其在其中、低潮区建起的虾池群体,为了保证不受风浪袭击,必须修建防潮大坝,并在其合适的位置上修建进、出水大闸,做为供排水的通道。
防潮大坝,也称主堤,应设在能保证堤内养殖水面可以充分纳潮的合理位置。其高度要求为:坝顶不允许越浪,一般取平均高潮位以上1米。坝顶宽度应根据坝的结构、施工条件及交通要求(坝顶可通车车辆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大于5~6米。大坝的坡度,迎海外坡一般为1∶2~1∶3;内坡1∶1.5~1∶2,大坝迎海面外坡一般以插条石护坡。
虾场总进、排水闸是虾池群体进排水的咽喉,是关键工程之一,应选在压缩性小,承载力大的坚实的地基上。进、排应远离分设,力求水源少受自身污染。总排水闸应建在养殖场最低处,闸底低于总进水闸底的0.3~0.5米,但不低于历年最低潮位。总进水闸应建在方便进水,又远离排水闸处。
做为单个半精养虾池,池堤一般为土质。顶宽2~3米,坡比1∶2。有的用水泥板护坡。堤顶高度一般高出虾池正常水位0.5米。
长方形(或长条形)的虾池进、排水闸各1个,相对分设在短边上。进排水闸的闸宽应一致,一般为1.2米。
池底多设环沟,沟宽6~8米,深0.3~0.5米,沟壁坡度为1∶1.5~1∶2。环沟距池堤坡脚应大于10米。环沟不但增加了养殖水体,还为对虾提供了避暑、避寒的场所。同时,环沟挖出的土正可做为建坝的土料。
提水和输水设施:半精养虾池多采取潮差纳水和机械提水相结合的方式。建在潮上带的虾场,完全采用机械提水。
由扬水站的水泵,将海水从引潮沟抽入蓄水池或进水渠渠首的出水池内。扬水泵宜采用低扬程、大流量的轴流泵或混流泵。扬水泵的安设位置以长远、安全、水质好,汲水时间长为宜。
输水设施一般采用开敞式,即倒梯形明渠。渠顶高程应高出隔堤0.5~0.6米。
3.精养虾池建造 对虾精养虾池,单池面积一般在1公顷以下。因对虾密度大,池小,水深(1.5~2.5米),对虾分布相对均匀。从池水合理流动及除污的角度考虑,池形宜为正方形,且四角成弧形。也可为圆形。池壁铺设平面板,或混凝土结构。池底平滩,不设环沟,底四周略向中央倾斜。排水孔宜设在池中央,由铺设在池底面以下50厘米左右的多条0.1524米硬质塑料管道排水。排水管池中央处连接有多个筛孔的盲管。虾小时可以筛绢网封住,以免对虾逃逸。
排水管出口以连通器形式设在池堤之外,以控制水位,排出池底污物(图2-4)。
图2-4 排水孔设在中央的小型精养虾池
长方形的虾池可以用设在短边上的排水管或排水闸门排水。池底倾斜方向不在池中央而在排水管(闸)的一边,以便于池水全部排出。
增氧机是精养虾池必备设施。具增氧和动水双重作用。其布设位置应与池形配合,以使池底尽可能大的面积无污物,并避免搅起已沉积的废物。一般每池设4台功率1~2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分设在四个边附近,车轮动水方向与池堤平行,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以搅动池水,使污物向池中央聚集,以便于排出。
增氧机还可取钢梳式、叶轮式、充气式、喷水式等。但不同的增氧机动水方向不同,应根据虾池构造及相应排水方式而合理选用。
在底质差,如池底污染或酸性土质,或池水渗漏的虾池,可在池底面铺上地膜。这种方法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采用较多。中国海南省1998年采用地膜养虾面积达10公顷以上,每公顷生产斑节对虾4500~6000千克。
铺设地膜的虾池,单池面积1~1.5公顷,池深2.5米,水深1.8米,堤坡约1∶1.5,池底要夯实,地膜厚而坚固,接口以缝纫机缝好(人工热粘合),铺满整个池底,并在池堤上压固,且与池底的增氧机水泥座充分黏合、封闭,严防漏水。膜上不放置任何物品,施肥后,藻类可长在膜上,形成藻床,使对虾生长良好。地膜式虾池排水可以虹吸法将老水连同污物排出。
精养池的进水更要经过严格处理。应设蓄水池,蓄水池具蓄水、沉淀、生物净化等多种作用。蓄水池对控制虾池环境十分有利,尤其在水质不稳定或兼歇供水的地方更为重要。精养贮水池应具有全部养殖所需水量的30%以上。提水设备的功率要求为:能在4~6小时内把蓄水池注满。设置较大的蓄水池是预防病毒性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供水渠道容量宜大些,可使水在供水渠道里得到沉淀、净化,浮游生物在其内繁殖生长,化肥或生石灰等也可在渠道中使用。尤其是当蓄水池水情有变,不宜使用时,水渠可起到暂时取代蓄水池的作用。供水渠道的高程应适当高些,以使海水自流入虾池。排水渠道应比虾池最低点低30~50厘米,以便自流排水。废水最好经过处理后再排出虾场。可建废水处理池,其面积一般为养殖池面积的8%~10%。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拉省勿里洞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台湾人设计的精养虾池,设在离海面约50米的潮上带,单池面积0.5公顷,正方形,四角成弧,水深1.5米,泥砂底、池四周坡面以石块彻筑加水泥抹缝。每池设功率1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4台,呈环形排列,中央以2根0.1524米聚乙烯管排水。海水取自临海的小河河口,涨潮时以设在河边的离心式清水泵提入,经进水渠(水泥明沟)将水送到各养成池。无蓄水池,单茬每公顷产斑节对虾4500~9000千克。因无蓄水池及消毒设施,且池水渗漏严重,水体环境波动甚大,时有虾病发生。
我国粤、琼两省的高位养虾池,是在高潮线以上1~2米的海岸附近建设水深2.5米的正方形精养池。每池面积1.5公顷左右。每场虾池10~20个。为了引入洁净海水,各场独立铺设大口径水泥管道,从低潮区将海水引入岸边的大口贮水深井,再用电泵将海水提到进水渠道,然后自流入各虾池。每池配备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0台,增氧机设在池边距斜坡3~5米处,环形排列。每茬每公顷产对虾4500千克左右。
(三)虾池改造 由于近年来病毒性虾病的大量蔓延,使中国已经开发的大量虾池及所确立的面积3~4公顷左右、每公顷产虾1500千克的半精养模式经受严峻的考验。虾农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原建的虾池上调整了养虾技术,创造了新的经验。有的保留原虾池设施不变,适当降低了集约化程度,采取少放苗,少换水,少投饵,乃至人工生态系的养殖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有的走集约化的路子,把大池改小,以充氧代替部分换水,加大投入和管理,高投入、高产出。在虾池改造中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当减少实有养虾面积,在原建的虾池中增大蓄水面积,拿出部分虾池做为蓄水池,蓄存、稳定和净化水质,供养虾使用。二是将原来的虾池分隔改造,大改小,浅改深,增设充氧机,变半精养为精养。如山东省海阳市大山乡卓戈庄虾池,将2.67公顷虾池一分为二,1.67公顷养虾,加深至2米,改造成精养池;其余1公顷做为蓄水池,贮水池与精养池之间设一小闸门,养殖初期经闸门自流注水,后期以轴流泵从蓄水池汲水入虾池。精养虾部分设4台功率1.5千瓦的叶轮式电动增氧机,该虾池1998年养殖中国对虾,取得每公顷产虾3600千克、规格12厘米以上,每公顷效益13.2万元的好成绩。三是改善虾池周边环境,进排水进一步分开,并增大储水面积。有条件的要做好排污处理。将排出的污水集中,沉淀消毒处理后排出场外。水源缺乏的地方,废水经处理后可引入蓄水池,以备再用,建立封闭循环水养虾模式。四是充分挖掘淡水水源,利用一次提前蓄存的海水或盐碱地地下渗出的高盐水,加淡水逐渐淡化,以供养虾使用。淡水可利用河水、水库水或地下井水。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勘查分析,避免造成污染。